“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也要解决不懂装懂、自以为是的问题,防止出现拍胸脯、拍脑瓜、拍屁股的‘三拍’干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这样告诫广大党员干部。拍脑袋决策、拍胸脯保证、拍屁股走人“三拍”干部的表述,形象勾勒出某些干部的官僚做派与作风顽疾。让“三拍”干部彻底失去生存土壤、无立锥之地,是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锻造高素质干部队伍、赢得民心的重要工程。
欲斩草除根,须先识其貌、明其危害。“拍脑袋”者,主观臆断,视科学论证为累赘;“拍胸脯”者,盲目乐观,以豪言壮语掩盖风险漏洞,待到承诺成空,群众利益便成牺牲品;“拍屁股”者,遇责即遁,将烂摊子留给继任者和百姓,令事业蒙尘、人心涣散。
避免“三拍”干部“春风吹又生”,需深挖翻晒其深层土壤。一方面,制度空隙是其滋生温床。决策机制若缺乏科学、民主的硬约束,权力便可能滑向任性,集体决策流于形式,为“拍脑袋”大开方便之门;监督问责机制若失之于软、失之于晚,可能让“拍屁股”者无后顾之忧;考核评价体系若着重倾向“显绩”,忽视发展质量、民生改善、生态保护等“潜绩”,便为急功近利、大干快上的“三拍”行为提供了反面激励。另一方面,文化积弊是其精神“滋养”。个别党员干部脑中仍留存官本位思想,视权力为私器、视群众诉求如无物,奉行“只唯上不唯实”的政绩观,决策时不愿俯身调研,出现问题怯于负责,习惯“拍胸脯”后“拍屁股”一走了之。此外,能力短板是内在诱因。部分干部面对新形势新问题,本领捉襟见肘,缺乏运用法治思维、市场逻辑、专业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面对复杂局面时只能凭经验“拍脑袋”,靠勇气“拍胸脯”,最终无力回天而“拍屁股”走人。
从根本上彻底铲除“三拍”干部和“三拍”行为,必须系统施策,多管齐下,彻底清除其生长土壤,使实干者受尊崇、担当者有舞台、弄虚作假者寸步难行,将我们的事业根植于崇实、务实、求实、做实的沃土,结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丰硕果实。
持续扎紧制度藩篱,构建不敢“三拍”的刚性约束机制。将重要决策纳入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轨道,强化前期调研、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等程序,使“拍脑袋”无机可乘。积极引入大数据、群众扫码评价等新手段,确保权力运行透明可视,同时落实“终身追责”制度,对造成重大损失、恶劣影响的决策失误,无论责任人是否调离、转岗或提拔,都须一追到底,使“拍屁股”者无处遁形。考核评价体系需摒弃唯GDP、唯项目的评价标准,加大群众满意度、绿色发展、风险防控、长远效益等指标权重,引导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消除“三拍”冲动。
涵养政治文化,营造以“三拍”为耻的浓厚氛围。大力弘扬担当精神,让“为官避事平生耻”成为干部自觉。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对“三拍”行为零容忍,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形成强大震慑。破除“只唯上不唯实”陋习,畅通群众建言渠道,让民意成为评价干部的重要标尺,让“三拍”干部“冲动”时掂好分量、掂量后果。
提升能力素养,筑牢不想“三拍”的坚实根基。强化干部教育培训,精准对接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加大法治思维、专业素养、风险意识、群众工作方法等核心能力培养。引导党员干部常怀“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的责任感,勤于担责而不消极懈怠,敢于担责而不回避推诿,面对历史遗留问题,须以“新官理旧账”的胸襟主动破局,努力淬炼自己的“金刚钻”,在纷繁复杂的任务面前不慌乱、科学决策时有章法、贯彻落实时有力度,进而从根本上摒弃“三拍”陋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