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2版:要闻

扎根边疆守湿地 言传身教育新人

——记延边大学“湿地与生态”教师团队

本报记者 代黎黎

在东北边陲延边,有一支默默坚守二十余载的高校教师队伍。他们行走于图们江流域的沼泽湿地,把科研做在绿水青山之间;他们扎根三尺讲台,将育人之心融入这片热土——他们是延边大学“湿地与生态”教师团队,以“心有大我、至诚报国”为信念,长期守护祖国边疆生态安全,助力区域永续发展。

该团队始终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作为根本宗旨,坚持把师德建设摆在首位,锻造出一支政治素质硬、业务能力强的师资队伍。团队成员中,中共党员比例达81%。在带头人朱卫红教授的引领下,团队先后与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联合共建了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保护生态学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长白山湿地与生态吉林省联合重点实验室以及秦大河院士吉林省工作站等多个高水平平台。团队骨干教师荣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宝钢优秀教师等荣誉15项,所在党支部获评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充分展现出团队的先进本色。

在育人实践中,团队构建起“科研创新—教学实践—国际视野”三维育人模式,注重塑造学生的家国情怀和学术志趣。依托东北虎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图们江流域湿地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站等野外科教基地,并与国内外一流高校、研究机构合作,有效提升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近年来,团队指导学生夺得全国大学生测绘学科创新创业智能大赛一等奖等国家级奖项86项;团队教师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吉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等8项,获批全国高校虚拟仿真教学创新实验室项目、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课程。人才培养成效显著,本科生升学率连续保持在40%以上,累计135名毕业生进入国内外知名院校深造,就业率稳定在95%以上,形成“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育人特色。

团队坚持育人与科研并重,围绕东北边疆湿地与生态安全展开系统而深入的研究。朱卫红教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图们江流域湿地退化及其环境效应模拟研究”;团队在中朝俄边境推进湿地联合监测,与国内外机构合作共建“吉林省图们江流域湿地与生态国际联合研究中心”。截至目前,团队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项目等项目37项;在国际、国内等高水平期刊发表论文300余篇,出版专著22部,取得发明专利20余项,荣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奖励25项,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

团队的科研成果积极融入国家战略。依托“一带一路”倡议与东北振兴背景,他们开展的图们江(珲春)海洋经济合作模式研究,7份咨询报告被国家发改委、自然资源部等9部委采纳。国家公园建设等研究成果被国家林草局及地方政府采纳应用。吉林省东部湿地可持续发展研究相关科研成果被吉林省林业和草原局采纳应用。团队创建的湿地恢复技术在多项生态工程中应用,并取得显著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人才是事业发展的根基。团队现有高级职称15人、博士31人,45岁以下青年教师占比51%,结构合理、富有活力。近年来,团队引进多名毕业于海内外名校的优秀人才,并聘任俄罗斯、日本、韩国等国家专家参与合作,构建起一个开放包容、协同创新的学术共同体,持续弘扬新时代黄大年精神。

二十余载扎根不移,初心如磐。延边大学“湿地与生态”教师团队以坚守诠释担当,以创新引领发展,走出一条立德树人与科研攻关深度融合的奋进之路。展望未来,他们将继续守护绿水青山,为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美丽中国贡献智慧与力量。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00010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