磐石的秋日,是被果子染红的。
走进烟筒山镇仙人洞村的果园,满眼的红扑面而来。鸡心果一簇簇地缀在枝头,压弯了腰的枝桠在微风里轻轻摇晃,仿佛在向来客致意。清晨的露珠还挂在果上,阳光一照,晶莹剔透,像给每颗果子镀了层蜜色。
“今年这果子,看着心里就亮堂。”种植户韩井山站在果树间,粗糙的手掌小心托起一串鸡心果。他种了十几年果树,今年长势最好。“一棵树能收百来斤,这片园子,少说也能挣个十来万元。”
果香弥漫在空气里,甜丝丝的,带着秋日特有的醇厚。这香气引来了不少客商,果子还没下树,订单就先到了。
仙人洞村的鸡心果能有今天,靠的不是运气。村里这些年推广绿色种植,进行科学管理。什么时节剪枝,什么时候施肥,都用上了新法子。果树排列得疏密有致,每颗果子都能晒到太阳,得到养分。
“我们的鸡心果,脆、甜、汁水多。”仙人洞村仙人南屯社主任韩君随手摘下一颗,轻轻一掰,清脆的断裂声里,果肉莹白,汁液顺着指缝淌下。
50年前,烟筒山镇就开始种果树。从最初的几亩试验田到如今的六百公顷果园,从老品种“123”“K9”到如今备受追捧的鸡心果、龙丰果,半个世纪的摸索,让这里的果农摸透了土地的脾性。
如今,全镇年产红果9000吨以上。这些果子,不仅甜了游客的嘴,更鼓了农民的腰包。
与此同时,宝山乡北锅盔村的山坡上,又是另一番热闹景象。
红彤彤的鸡心果挂满枝头,在秋阳下泛着光泽。村民们挎着竹篮,手法娴熟地采摘。
“咱们村的红果产业,是从小到大,一步步走过来的。”北锅盔村党支部书记栾仁生说。如今,这里的鸡心果年产量达700万斤,销售额突破2000万元。一颗颗小红果,成了全村人的“金疙瘩”。
果子多了,销路更要广。北锅盔村动了番脑筋——与当地企业合作,把鲜果做成果汁、果脯、果酒。一颗果子能变出好几样产品,价值翻了好几番。
如今的磐石,条条水泥路直通果园。货车在路边排成长龙,等着将这份甜蜜送往全国各地。
夕阳西下,忙碌了一天的果农聚在果园边,看着满载的货车缓缓驶出村口。他们的脸上,有疲惫,更多的是满足。
满山的果林在秋风中沙沙作响,这些扎根大地的果树,不仅结出了甜美的果实,更孕育着乡村振兴的希望。
来年秋天,这里的果子,想必会更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