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2版:要闻

战功赫赫的“白云山团”

本报记者 李娜

10月25日,吉林省抗美援朝后援地展览将于集安市游客服务中心开展。

本次展览中,“白云山团”这个承载着厚重历史与不朽精神的名称,将再次走进公众视野。这里,每一幅泛黄的照片,每一件斑驳的展品,都仿若穿越时空的信使,让我们在凝视中触摸到历史的温度,让英雄的呐喊在新时代的回廊里久久激荡。

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侵占平壤,并向中朝边境的鸭绿江进犯。面对这种严峻形势,中共中央根据朝鲜党和政府的请求,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策。同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第50军入朝作战。

“第50军的前身是国民党军第60军,在辽沈战役中于长春起义,后被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0军。”长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晓刚表示,部队改编后,通过开展诉苦运动、控诉运动等进行了深刻的政治整训,激发官兵的阶级觉悟,使他们明白为谁打仗、为谁扛枪的道理。“这次政治整训让这支部队从根本上脱胎换骨,从昔日被称为‘60熊’转变为在朝鲜战场上敢打硬仗、能征善战的‘50雄’。”

1951年1月25日,抗美援朝战争第四次战役打响,志愿军第50军第149师第447团的官兵们接到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奉命在朝鲜白云山阵地组织防御。

白云山一带位于朝鲜汉江南岸,可以控制从水原通往汉城的铁路以及两条公路,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和“联合国军”争夺的重要战略要点。为攻克白云山阵地,美军动用了两个团的精锐兵力,部署了百余门重型火炮,并配合飞机、坦克协同作战,试图摧垮志愿军的钢铁防线。447团官兵不惧牺牲,在装备处于劣势、补给极其困难的条件下,与敌军精锐部队展开了殊死搏斗。

“战斗异常惨烈,阵地昼失夜复,反复争夺。”张晓刚感慨地说。面对敌人地毯式的轰炸和层层进攻,447团官兵顽强拼搏、誓死不退。他们利用灵活机动的战术,依托简易工事,以“人在阵地在”的钢铁誓言,浴血奋战了11个昼夜,顶住了敌军潮水般的攻势,歼敌1200余人,圆满完成了阻击任务。

在白云山地区的机动防御战斗中,447团打出了民族血性,其英雄事迹传遍了朝鲜和祖国的大江南北。因战绩卓著,1951年5月28日,447团被志愿军总部授予“白云山团”荣誉称号。这是抗美援朝战争中唯一一个团级英雄单位。

战争的硝烟已然散去,“白云山团”的精神依旧熠熠生辉,成为激励一代代官兵奋勇前行的强大动力。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00010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