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兴则文明兴,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在听取吉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强调,“坚持把发展立足点放在高质量发展上”“统筹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低碳发展,利用冰雪、自然风光、民族风情等特色资源发展旅游业”。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也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时代命题。当前,在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加快绿色化、低碳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必须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为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奠定良好基础。
以绿色实践厚植发展底色,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新图景。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对人的生存来说,金山银山固然重要,但绿水青山是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内容,是金钱不能代替的。必须树立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坚决摒弃“寅吃卯粮、急功近利”的发展模式。东北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和北方生态屏障,必须坚持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理念,在绿色转型过程中探索更加多样化的新路径。如,吉林应着力依托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建设,打造完善的生态保护体系,助力野生虎豹种群持续恢复;辽宁应通过淘汰落后产能、发展高端装备制造,实现经济增长与污染排放减少的“双赢”;黑龙江应创新实施黑土地保护工程,以绿色技术守护粮食安全与土壤健康;东北各地应积极推进“双碳”目标,将冰雪等地方特色资源转化为生态旅游新动能,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落地生根,在生态环境的持续保护和不断优化中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构筑起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时代样本,持续增强发展的潜力和后劲。
以生态文化凝聚绿色发展共识,培育生态文明建设的精神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站在对人类文明负责的高度,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促进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协调统一,共建繁荣、清洁、美丽的世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仁爱万物”等思想,倡导节俭、适度、和谐的生活理念,为当代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深厚的思想滋养。必须持续培育弘扬生态文化,不断凝聚社会共识,积极营造生态文化自信和自觉,为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提供强大精神支撑。对吉林省而言,应不断深化生态文化传承与创新,努力将生态文化资源转化为生态产品,激发公众对吉林生态资源与文化底蕴的广泛关注,引导其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者、推动者。注重将长白山生态文化融入现代传播体系,用科学的传播教育机制,引导公众认知自然之美、理解生态之要,并通过文旅融合让人们在亲历原始森林壮美与脆弱的过程中,萌生真切的保护意识,将绿色理念转化为情感认同与保护自觉,让生态文明建设根基更加稳固。
以科技创新引领绿色未来,开创可持续发展新路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绿色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代表了当今科技和产业变革方向,是最有前途的发展领域”“生态文明发展面临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需要依靠科技创新破解绿色发展难题”。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应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而科技与文化的融合为推动生态文明持续发展提供了新路径,科技创新为生态保护与生态文化传播提供了新工具。要积极借助AI、遥感等技术助力生态监测与智慧治理,以数字化展示和沉浸式体验进一步拓展生态教育的传播空间,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高质量科技供给,更好地促进传统生态智慧的现代应用。与此同时,要以新技术、新手段呈现和展示生态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加强科技与文化的共生互动,构建起科技赋能、文化铸魂、全球共治的生态文明建设新体系。进一步强化生态主题的艺术创作和科普作品生产传播,增强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自觉性、积极性,以科技创新突破生态治理瓶颈,以生态文化传播凝聚全球共识,以国际合作应对人类共同的生态挑战,为打造天蓝、地绿、水清的生产生活环境,建设生态良好的地球美好家园贡献中国智慧和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