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为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5周年,10月25日,吉林省抗美援朝后援地展览将于集安市游客服务中心开展。
“在朝鲜的每一天,我都被一些东西感动着;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我想把一切东西都告诉给我祖国的朋友们。但我最急于告诉你们的,是我思想感情的一段重要经历,这就是:我越来越深刻地感觉到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作家魏巍在《谁是最可爱的人》中这样描述。
带着对“最可爱的人”的崇敬之心,记者走进正在筹备中的吉林省抗美援朝后援地展览,在“抗美援朝中的英雄儿女”单元缅怀18499名吉林籍烈士。郭忠田、关崇贵、隋金山……一位位战斗英雄以铮铮铁骨、青春生命铸就了和平丰碑,建立了不朽功勋。
“每次提起抗美援朝,我都会想起作家魏巍所写的《谁是最可爱的人》那篇文章,想起从辑安(今集安市)渡江入朝的志愿军部队,想起那次极其惨烈的松骨峰战斗,魏巍提到的部队都是从辑安渡江的。”原集安市档案局副局长、《集安市志》主编佟德才感叹道。
《谁是最可爱的人》书籍、中国人民志愿军英模功臣烈士英名录、中国人民志愿军团以上干部烈士英名录……在吉林省抗美援朝后援地展览英烈功勋展的展墙上,每一枚静静陈列的奖章,都是一段烽火岁月的缩影,都是一位英雄儿女的史诗,这是祖国和人民授予“最可爱的人”崇高荣誉。这些奖章形态庄重,设计精巧,不仅是对个人英勇行为的具体褒奖,更是对全体志愿军将士赫赫功勋的集体礼赞。
《谁是最可爱的人》书籍中对松骨峰战斗的描写,至今读来仍令人心潮澎湃。在那场战役中,志愿军战士们以血肉之躯筑起钢铁防线。他们的事迹,是“最可爱的人”的生动写照,也更加深刻地诠释了“英雄”二字的千钧重量。
“松骨峰战斗发生于1950年11月,也是第二次战役的一部分,是38军112师335团为阻断美军南逃、配合主力围歼敌军而发起的一场关键的阻击战。当时,38军113师正在向南穿插,并激战在三所里、龙源里,112师、114师正在围歼土耳其旅等部队……”问及松骨峰战斗的过程,佟德才娓娓道来那段历史,他指着展墙上的奖章,详细讲述着志愿军战士们如何凭借顽强的意志与敌人展开殊死搏斗。“在松骨峰牺牲的三连烈士有很多,其中就有一位吉林省籍的英雄,叫隋金山。”
在抗美援朝战争《吉林英雄谱》展墙上,记录了抗美援朝战争中,吉林省2.87万名青年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他们肩负祖国和人民的重托,在战场上舍生忘死、奋勇杀敌,涌现出郭忠田、杨宝山、王景洲、关崇贵、徐长富、隋金山等众多英雄人物。
“在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5周年之际,再次提及《谁是最可爱的人》,回顾志愿军的故事,仍旧非常激动。我曾做过多年的政协《文史资料》征集工作,多次采访当年的志愿军战士,当问起他们何以在战场上奋不顾身,不顾生死?他们的回答让人震撼:‘因为我们的身后就是祖国,我们的牺牲,会换来祖国和亲人的安宁。’他们为了保家卫国,为了战争胜利前赴后继,他们真的是‘最可爱的人’!”佟德才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