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2版:要闻

聆听英雄故事

本报记者 李铭 何禹洁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吉林英雄儿女以铮铮铁骨扛起保家卫国的重任,以炽热的家国情怀,书写一段段感人至深的历史篇章。承载着这段热血记忆的吉林省抗美援朝后援地展览即将于10月25日开展,一个个英雄故事成为激励后人传承红色基因的生动教材,让这份家国情怀在新时代继续传承、发扬。

走进吉林省抗美援朝后援地展览,一根扁担背后的英雄故事再次唤醒那段烽火记忆。抗美援朝英雄曲洪一的后人曲富伟在“吉林英雄儿女”展墙前驻足良久,深情回顾了曲洪一用扁担智擒敌军的经历。

1950年,54岁的曲洪一想要参加担架队,却因年龄偏大两度被拒,但他始终没有放弃,三度请缨后被破格录取成为辑安县(今集安市)第三担架大队队长,并且曲洪一所在的担架队作为首批出征担架队,随同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

1950年10月30日,在楚山郡下水洞,面对溃退的南朝鲜军队,曲洪一凭借朝鲜语能力识破敌情,手持扁担挺身而出,带领队员俘虏25名全副武装的敌军。这支被俘虏的敌军,正是来自李承晚著名的王牌部队,素有“春川碧石”之称的第六师团第七连队。

“爷爷待敌军走近时纵身跃起,用朝鲜语大喝:‘缴枪不杀’。身后队员也应声举棍,声势如雷,敌人以为中了埋伏,惶恐之下,没来得及反抗就乖乖地缴了枪,束手就擒,当了俘虏。接着,担架队员们一拥而上,把敌人团团围住,收缴了他们的武器并用绳子将他们捆绑起来押下了山。等到天亮后,敌人才发现带头俘虏他们的竟是一位手持扁担的老头。”曲富伟说。

这一智勇壮举,让曲洪一荣获辑安县人民政府一等功,他带领的担架队也被上级授予“模范担架队”的光荣称号。如今,那根见证传奇的扁担,作为见证抗美援朝战争的珍贵文物被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永久收藏,成为军民鱼水情深与人民战争伟力的永恒象征。

沿着展览的参观路线,曲富伟逐一观看了“参军支前”“战勤保障”等展区。在展示吉林人民组织运输队、医疗队、担架队开赴前线的展区,他停下脚步,仔细端详着当年铁路员工、汽车司机、医务工作者和农民们支前时使用的工具和留下的书信。

“爷爷总说,当年不是他一个人在战斗,是千千万万吉林儿女都在为抗美援朝战争贡献自己的力量,不管是年轻人还是中年人,大家都想着为前线出一份力,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曲富伟感慨道,展览里的每一件文物、每一个故事,都是吉林人民爱国情怀的生动体现,也让他更深刻理解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重大意义。

“看到爷爷的故事和当年吉林人民支援前线的历史被完整地呈现出来,我感到非常自豪。先辈们用鲜血换来我们今天的和平,作为一名人民警察,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也要把先辈们的这种不怕牺牲、奋勇向前的精神延续下去。”参观结束时,曲富伟眼眶泛红、声音难掩激动,并表示正式开展后,他将会带着家人再来参观。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00010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