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4版:理论

谱写民族团结进步新篇章

朴今姬

民族团结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基石,对于促进多民族聚居地区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吉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指出,“吉林是多民族聚居地区”,强调要“着力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引导各族群众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着力开创民族团结进步新局面”。面向未来,我们要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完善民族工作体制机制,搭建交往交流交融平台,在全社会形成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浓厚氛围,推动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谱写民族团结进步新篇章。

深挖历史根脉,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华夏、濊貊、肃慎和东胡族系的先民,高句丽、渤海国等民族政权,以契丹族、女真族、蒙古族、满族融合汉族在内的多民族形成的辽、金、元、清等朝代在吉林这片肥沃的黑土地上繁衍生息、发展壮大,吉林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从民族危难之际的同仇敌忾,到发展建设时期的携手共进,从文化传承过程中的互鉴共生,到近代共御外侮的伟大斗争,各族人民始终并肩作战、生死相依,以鲜血和生命铸就了民族团结的历史丰碑,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精神内核。作为多民族聚居的典型区域,未来应进一步强化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识,引导吉林各族群众在语言习俗、文化艺术、社会生活等领域不断深度互嵌、彼此浸润,形成兼具地域特质与民族融合属性的文化形态,同时以具象化实践为支撑,将多民族融合发展的历史脉络转化为可感知、可参与的物质和精神载体,系统梳理历史文化资源,深挖民族共同体精神标识,筑牢共同体思想根基,推动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内化为价值共识,外化为行动自觉。

强化政策引领,创新民族工作思路。新时代党的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是吉林开展民族工作的根本遵循与行动指南。全省应始终以此为指导,立足区域民族分布与发展实际,不断创新民族工作思路,聚焦铸魂赋能、文化浸润、产业培育、互嵌交融、稳边固边等关键领域,构建系统性实践路径,在守正固本中推动民族工作创新发展。一方面,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程,推进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筑牢边疆安全稳定屏障。依托地域民族文化与生态资源禀赋,推动文化保护传承与文旅、绿色产业深度融合,形成特色发展模式,实现文化传承与经济社会发展协同共进。扎实推进兴边富民行动,着力培育民族特色产业,推动产业结构优化,促进民族文化资源向发展优势转化,实现边疆经济发展与民族团结互促共进。另一方面,健全完善民族工作政策支撑体系,在产业培育、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提升等重点领域加大政策供给与资源投入,为吉林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高质量发展夯实制度保障与物质基础。

促进交往交流交融,夯实民族团结的社会基础。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经验和趋势,是加强民族团结的根本途径。要坚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促进一体,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和创建工作,推动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立足不同区域民族工作特点,打造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标杆。创新党建引领机制,发挥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与民生保障、社会治理、法治建设深度融合,切实提升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推动建立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搭建民族文化互鉴平台,推动优秀民族文化与社区建设相融合,深化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整体认同。打造民族团结进步特色品牌,以多元化载体开展文化交流与志愿服务活动,营造各民族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社会氛围,促进各民族人民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筑牢民族团结的社会根基。

深化文化赋能,推动边疆民族地区协同发展。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更是推动民族融合发展的强大力量和支撑民族繁衍生息的动力源泉;协同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关键。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一方面需立足区域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禀赋,坚持以文铸魂、以文化人,通过主题展览、文化“七进”等多元渠道,系统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厚植各族群众文化认同根基,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要依托地域特色与资源优势,通过常态化开展群众性文化交流活动,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深融入吉林发展血脉,成为凝聚各族人民的精神纽带与价值共识。另一方面,要以区域协同发展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提供强大物质基础、经济保障,持续深化各民族经济上的相互依存,促进各族群众广泛交往交流交融,增强民族凝聚力。要强化民族地区基础设施的联动建设,统筹发展民族地区特色产业,深化人口发展和人才储备,为推进区域协同发展和全省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出贡献。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00010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