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8版:评论

夯实新时代家风压舱石

吴桂桃

近年来,在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对落马干部的通报中,“家风不正,对亲属失管失教”成为高频词。家教不严、家风不正,往往成为一些干部逐步滑向违纪违法深渊的根本原因,甚至演酿“全家腐”、最终“一锅端”的悲剧。

对党员干部来说,家风折射作风,作风关乎党风。优良家风不仅是家庭的无形财富,更是干部清廉履职的“压舱石”。必须高度重视家风建设,以身作则树立清正形象,引导家属端正思想认识,带头践行勤俭节约,坚决抵制奢靡浪费。“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唯有严整家风、尽到家庭的责任,才能不辜负组织的信任,为净化政治生态筑牢防线。

家风是干部立身做人的“第一课”,也是正风肃纪的“首道关”。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家风建设的重要性。家风非私事、非小事,而是干部队伍建设的关键所在。建设清廉家风,干部廉洁用权、亲属清白做人、身边人规矩做事,既是家庭责任,更是政治要求。好家风润物无声,涵养品行、端正为人,引导走正人生路、把直为官道。

划清亲情与权力的警戒线,严把亲情关。家是社会的细胞,亲情是人伦之常。但家风建设,需以理性对待亲情,不能纵容袒护。坚决杜绝“一人得道,鸡犬升天”,防止亲情干预政务、家庭共同腐败。亲情贵在“亲”,更重在“清”,决不能因亲徇私、因亲废公。古有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皆以深明大义教化亲人。今天的党员干部要引导家人树立正确的三观,培育爱国守法、敬业诚信的家风。

划清公权与私利的分界线,严把公私关。权力来自人民,本质为公,必须服务于人民。家风建设要破除“家庭小圈子”意识,防范公权私用、利益输送,严格划清公私界线。要做到公私分明,扎紧制度篱笆,公正行使权力,增强抵制以权谋私的“免疫力”。周恩来同志担任国家总理27载,从不为自己亲属谋利,“国家”与“周家”界限清晰,堪称家风建设的表率。唯有公私分明,家风才能清正,用权才有底气。

筑牢利益与贪欲的防火墙,严把名利关。古往今来,很多官员栽在“名利”二字上,出现贪腐“夫妻档”“父子兵”,最终身败名裂、累及家人。清朝官场上流行一句谚语曰:“莫用三爷,废职亡家”。滥用权力、追逐私利,终将成为名利的囚徒。《礼记·大学》中说:“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干部既要以身作则,恪守“当官不求财,求财莫为官”的原则,也要教育亲属自食其力、勤劳致富,做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00010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