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8版:评论

双向奔赴的治理才更有效

叙 白

一把卷尺,一个普通市民,两年坚持,让深圳的街头巷尾悄然发生改变。被网友称为“卷尺哥”的深圳小哥,用最朴素的方式丈量着城市管理的精度。两年间,他在深圳寻常巷陌里发现的众多大大小小问题,几乎都得以“秒整改”。这背后,不是哪位领导的特别关注,而是一套“看得见民意的系统”在高效运转。

“卷尺哥”的视频清单上,没有宏大议题,全是城市的细微之处:井盖高出地面几厘米、骑行道上树木阻挡、斑马线模糊不清……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问题,恰是影响市民日常出行的大困扰。令人欣慰的是,他的每次发声都能在短时间内获得回应——高的井盖修平了,挡道的树移走了,破损的路面得以修复。

这种“挑刺”与“秒改”的良性互动,打破了城市治理的传统窠臼。市民不再是问题的旁观者,而成为城市治理的参与者;政府部门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管理者,而转变为诉求的响应者。深圳探索的“未诉先办”机制,将城市治理从被动应对推向主动服务的新阶段。

“卷尺哥”现象精准回应了市民对城市治理的三重期待:声音能被听见、建议能被采纳、诉求能被满足。当每一次“随手拍”都能转化为“马上办”时,市民对城市管理的认同感便油然而生。这种认同,远比任何形象宣传都更具说服力。

城市治理的现代化,不仅需要技术赋能,更需要制度创新和文化培育。当城市建立起畅通的反馈机制和高效的响应流程,市民的微光就能照亮治理的每个角落。这种政府与市民的“双向奔赴”,正是城市文明进步的生动体现。

放眼未来,城市治理要从“管得了”向“管得好”跃升,就需要更多这样的良性互动。让市民的“金点子”成为治理的“金钥匙”,让政府的“问题清单”转化为群众的“幸福清单”,这正是“卷尺哥”故事带给我们的最深启示。

一座理想的城市,不仅要有高楼大厦的繁华,更要有平整井盖、通畅骑行道的温度。这种温度,需要无数个“卷尺哥”的用心发现,更需要城市管理体系的真诚回应。当微光遇见诚意,城市治理便焕发出最绚丽的光彩。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00010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