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4版:评论

“饭碗”铁不过“规矩”

李世今

近日,因连续旷工超过15个工作日,贵阳市某区税务局依法辞退一名公务员。不久前,湖南永州市某区也依法辞退了两名公务员。一时间,“铁饭碗神话被打破”话题引发热烈讨论。

长期以来,社会对公务员职业的相对“稳定性”存在一种“曲解”,认为拿到编制就是端上“铁饭碗”,仿佛一进入体制便可高枕无忧,即便工作敷衍、纪律松弛也能安稳退休。之所以会产生“当上公务员就端上了铁饭碗”的错误理解,缘于过去一些地方公务员管理宽松软,规章制度和纪律刚性执行不够,特别是退出机制欠缺或者执行乏力。

近年来,干部管理制度改革不断深化,作风建设深入推进,从中央到地方都在不断强化公务员队伍管理。考核体系的严密、退出机制的完善、能上能下机制的探索……以实干论英雄、凭实绩用干部的用人导向正在进一步鲜明,“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良好生态逐步建立。与之相比,社会大众和部分公务员对于“铁饭碗”错误认知稍显滞后。为此,要在全社会逐步破除“铁饭碗”的错误思想,还需组织、公务员自身、公众协同发力。

组织层面,要立起“铁规矩”,严格执行公务员管理制度,进一步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落实退出机制,让制度规定从“纸面”走向“实践”,以常态化从严处置,打破“终身安稳”的主观臆想。要加强思想教育,通过入职培训、定期培训、案例警示等方式,引导公务员树育职业责任观。要加大调整不胜任现职干部力度,进一步明确标准、畅通渠道、加大力度,推动“能上能下”常态化。

公务员自身层面,要彻底摒弃“铁饭碗”错误认知,清醒认识到职业保障源于对规矩的敬畏和对职责的履行,公务员不是身份特权的代名词,要时刻保持危机意识。严格遵守规章制度,时刻把“铁规矩”立在前面,自觉接受监督,正视考核结果,将制度约束转化为履职动力。

公众层面,要主动跳出认知惯性,通过了解公务员管理相关政策,逐步淡化对“铁饭碗”的“迷信”。要理解公职岗位的“为公”属性,更多从关注公务员“身份”转向关注其服务质效,增进对公职岗位“为民服务”核心价值的认同。要热心参与监督,以平和关注、理性监督的负责任心态提出意见建议,既监督不作为、慢作为者,也为踏实干事者“点赞”,让监督和鼓励成为倒逼公务员摒弃“混日子”心态的外部推力。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00010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