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示,本是做好工作的重要路径,不仅有利于领导掌握下面的情况,还能让年轻干部少走弯路、少犯错误。然而,眼下却有一些年轻干部患上了“请示依赖症”,他们自作聪明,把请示汇报当成了逃避责任的“护身符”,一些本该由自己独立完成的分析调查、决策实施的工作,全都以“请示”的方式推给了上级,这是缺乏担当、初心丧失的表现;还有一些人事无巨细都请示汇报,要“等批示”下来后才敢行动,这是一种“本领恐慌”,其根源是缺乏胜任本职工作的基本素养。 不仅如此,“遇事就问”的背后,往往还存在着职责不清、边界模糊,以及容错纠错机制缺乏的“现实土壤”。
“请示依赖症”会扼杀年轻干部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导致其主动意识和创新意识丧失,长此以往将使得年轻干部因缺乏历练而失去独当一面的底气和勇气,不利其健康成长。此外,凡事皆“请示”,等到你“请示”我,我“请示”他,逐级“请示”上去,早已“大水漫过三丘田”,不仅影响工作效率,还将在等待中浪费宝贵时间,错失发展良机。在全面深化改革的今天,如果大家都不愿立足实际,攻坚克难,而是事事请示,不愿担当、不敢担当、不去担当,那么党和国家的决策和部署都会沦为“空中楼阁”,改革将举步维艰。
根治“请示依赖症”,一方面需要年轻干部主动破局,树立正确政绩观,夯实从政本领,在困难和矛盾面前不回避,以“金刚钻”揽“瓷器活”,在“愿干”与“善干”中找到平衡。另一方面,还需要制度机制的正向引导,相关部门既要明确“权责清单”,为担当作为者划定清晰“跑道”,又要利用“容错纠错”机制大胆放权,鼓励年轻干部“在试错中成长”,充分运用好考核的“指挥棒”,大胆选用敢于担当、主动作为的干部,严肃处理消极依赖、推诿敷衍的干部,树立起“有为者有位、实干者实惠”的鲜明导向,激发年轻干部担当作为的内生动能。
年轻干部在实打实干中才能成长起来,早请示晚汇报往小说耽误年轻人自身的成长成才,严重者将阻碍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理直气壮地以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去考量一项工作是否需要请示,而不要以“官场艺术”或“精致利己”去逃避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只有扭转凡事向上级组织请示和报告的工作态度,才能更好地做人做事做工作,锻炼出独立解决职责范围内问题的实干能力,在新时代“赶考路”上,交出无愧于党和人民的优异答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