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4版:评论

户外探险别盲目莫冲动

王 琦

随着户外运动持续升温,一些社交平台上推出为数众多标榜“小众”“出片”的徒步打卡点,吸引不少“驴友”和“小白”前往。这些所谓景点多数未经商业开发,属于游客自行发掘的“野景点”。在社交平台的夸张渲染下,这些“野景点”成了部分人眼中“冷门仙境”般的打卡地。有媒体报道,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我国发生335起户外探险事故,84人死亡、92人受伤、11人失踪。惨痛的数据无情地撕开了违规探险的华丽伪装,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盲目、冲动、不加思考的探险屡禁不止,根源在于部分群众安全意识淡薄,将自身置于危险之中却浑然不觉。未经商业开发和政府有序管理的“野景点”,人迹罕至、没有正规步道或者设施年久失修,危险丛生,稍有不慎就可能酿成悲剧。而所谓“小众”“出片”的背后,往往潜藏着无正规组织、无安全保障的巨大隐患。一些机构为谋取利益,不顾参与者实际体能,宣称“零经验也可以”“交钱就能带上山”,甚至在合同与保险问题上含糊其词。这些不专业的户外运动机构,不仅无法保障参与者的安全,反而成为事故的诱因。

违规探险乱象的背后,反映出户外运动行业门槛低、参与者安全意识淡薄、政府监管缺失的困境。近年来,户外组织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不少机构未经注册,领队素质参差不齐,缺乏系统培训。目前,国家对这类组织缺乏明确监管,导致户外活动组织野蛮生长。如我国未对户外领队资质作出明确强制性规定,某些运动爱好者即便缺乏专业知识和风险应对能力也上岗从业。这些“草台班子”不仅未发挥专业作用,反而借热度拓展不正规业务,无异于放任风险的发生。

面对违规探险乱象,必须多管齐下,让探险者的脚步更安稳。从个人层面来看,户外运动爱好者应保持独立判断,了解自身情况,切勿盲目跟风而忽视人身安全。要提前阅读资料、了解路线、掌握目的地基本情况、学习紧急救援基础知识,不能完全将安全交由户外组织和领队。同时,要选择正规注册的户外运动公司,根据自身能力选择项目。

从行业层面来看,应提高行业门槛,加强对户外组织的监管。明确户外领队资质的强制性规定,加强专业培训,提高其风险应对能力。同时,规范机构的行为,要求其严格审核参与者信息,签订正规合同,为参与者购买合适的保险。

从平台层面来看,社交平台应加强网络巡查,重点监控违规探险招募信息。对存在安全风险的推荐帖,要强制其标注明显的安全提示,否则采取下架处理。有平台在部分徒步“找搭子”笔记中标注“含有危险行为,请勿模仿”等提示,便显示出一种负责任的态度,值得推广。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00010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