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5版:高质量发展新答卷·特别报道

天路护航

本报记者 叶爽

10月25日清晨,薄雾弥漫长白山北景区的盘山公路。长白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驾驶员赵顺基稳稳握住方向盘,目光始终锁定前方路况——这条蜿蜒的山路,他已安全行驶了19年。

“每个弯道的减速点和转向时机,早就刻在心里了。”说话间,赵顺基已平稳转动方向盘。通往天池主峰的山路长达10.2公里,密布72道弯,海拔从1700米攀升至2600米,对驾驶员的专注度与操控技术要求极高。

“现在的路况和早年比真是天壤之别。”行过一处险弯,赵顺基回忆道。2006年他刚入职时,坑洼的水泥路面让车辆颠簸不堪,游客颇有怨言。如今道路平整,防撞护栏沿山势延伸,车载北斗系统实时监控行驶轨迹。“防疲劳驾驶监测系统设计贴心,一旦检测到驾驶员打哈欠或闭眼超3秒,立即发出警报。这‘科技保镖’给安全加了道硬防线!”

路况与安全保障能力提升,为景区突破客流瓶颈奠定了基础。从驾驶员成长为北景区运营一部经理的王立军感受颇深:“以前冬季是实打实的‘淡季’,日均游客几十人、百余人,春节峰值才勉强破千。最近两年彻底变了,每年11月起日均接待量就达数千人,高峰时上万人,‘淡季不淡’成了常态。”

客流增长的背后,是服务体系的全面升级。在赵顺基看来,过去开车是谋生,如今驾驶员更要当好“活地图”“安全员”和“服务员”。“为身体不适的游客协调药品、帮忘还大衣的游客垫付租赁押金,这类事情早成了工作日常。”他介绍,公司每月组织应急演练,新司机必须跟车半个月、通过考核才能独立上岗,“大家都明白,安全是旅游的根,根深方能叶茂。”

15分钟后,车辆稳稳停在天池主峰停车场,游客们的快门声此起彼伏。从坑洼土路到智慧护航,从冬季冷清到四季兴旺,赵顺基手中的方向盘,默默见证着长白山文旅产业的提质升级。

“今年沈白高铁开通了,未来游客肯定会更多。我们这些老驾驶员也得不断学习,跟上发展步伐。”眺望雪山,赵顺基盘算着接下来要多学冰雪运动知识和多语言服务礼仪,以更专业的姿态服务远方来客。送别游客后,他驾车下山,很快又载上新一车期待,再次向天池主峰进发。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00010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