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4版:高质量发展新答卷▪特别报道

“纸”间的温暖相融

本报记者 刘晓娟

冬日的午后,在长春市二道区腰十小学的一间教室里,剪刀划过纸张,发出“沙沙”的声响。特殊儿童小豪,和班里的普通同学们一起,正投入地做着课堂作业。来自长春市二道区育行特殊教育学校的“影子”教师杨晶坐在小豪身旁,目光自始至终追随着小豪的指尖,全程陪伴他上课。

“别急,让剪刀跟着线条走!”“这段树干剪得真直,比刚才稳多啦!”每当小豪完成一段剪裁,杨晶都会用指尖轻轻点一点孩子的作品,细微的触碰藏着耐心,温柔的话语裹着肯定,像一缕暖阳,悄悄熨帖着小豪的情绪。

随着彩纸上椰子树轮廓一点点清晰,小豪紧锁的眉头渐渐舒展开来,之前的焦躁情绪,慢慢化作了专注于指尖上的沉静。

当小豪剪断最后一刀多余的边角,桌面上出现一棵虽略显歪斜,却完整成形的椰子树时,小豪一把抓住杨晶的袖口,兴奋地喊道:“老师,成了!”

“真棒!”杨晶的话音刚落,同学小雨就凑过来拍手:“你剪的椰子树像小伞,比我的可爱!”周围几名同学也围过来,七嘴八舌地夸赞着。小豪抿着嘴笑,悄悄把自己的剪纸往小雨的作品旁边挪了挪,两棵椰子树紧紧挨在了一起。

下课铃响起,小雨拉着小豪的手去交作业,杨晶看着两个并肩同行的身影,小心翼翼地将那张椰子树剪纸收进小豪的成长档案里。在杨晶看来,这幅薄薄的剪纸画,是小豪进步的证明,更是融合教育里最鲜活的印记。

“这就是融合教育的意义。”看着这一幕,长春市二道区育行特殊教育学校校长张贺轻声说道,自“卫星班”入驻腰十小学一年多以来,小豪和另外两名特殊孩子每周都会走进普通班的美术、音乐、体育课,和同龄伙伴一起画画、唱歌,一起在操场上奔跑。

这个学期,3名特殊孩子还站上了更广阔的舞台。他们参加了腰十小学的校园艺术节、趣味运动会,和普通班的学生合作表演诗朗诵、唱歌,参与接力障碍跑、转呼啦圈、竹竿跑等运动。

“融合教育就是让特殊儿童在平等、包容的环境中接受教育,与普通儿童共同学习、一起成长。”张贺欣慰地说,这里没有“特殊”与“普通”的界限,只有在指尖的相互触碰间,在一起奔跑的汗水里,在同一首歌的旋律中,融出的最动人的成长和温暖。

新闻延伸:

长春市教育局基础教育处处长唐名刚:

办好特殊教育意义重大,要科学评估、适宜安置具有学习能力的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应加强关心关爱,充分保障残疾儿童少年的受教育权利。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00010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