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7版:市州·通化

“小院落”展现大作为

冯丹丹 本报记者 李铭

科技小院,一方连接实验室与田垄的独特平台,既是人才培养的沃土,更是农业科技创新的“转化器”。近年来,通化市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大力推进科技小院的建设,汇聚高校、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以及研究生团队,将先进的农业技术带到田间地头。

积极探索科技小院的本土化实践,通化市科协广泛动员各级科协组织和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围绕区域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美丽乡村建设等需求,精准对接农业科技专家团队,务实推进科技小院创建。

今年,经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批复,吉林东昌寒地玫瑰科技小院正式成立。依托通化金江新月花业有限公司,科技小院在聚焦解决寒地玫瑰的种植培育、扦插繁育及病虫害绿色防控等前端种植问题的同时,致力于破解产品筛选、有效成分提纯与品质检测分析等后端加工瓶颈。自成立以来,该科技小院已为企业增收50万元,并帮助农民增收10万元。

通化金江新月花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月告诉记者:“科技小院以企业发展需求为导向,紧扣寒地玫瑰花新品种培育与申报问题设置科研选题,推进研发系列深加工产品,提升寒地玫瑰的附加值,辐射带动周边农户进行规模化种植,助力企业和当地农民增收致富。”

通化市科技小院的发展,得益于科技与产业、科研与推广、高校与地方的融合发展模式。

目前,通化市科技小院与省内8所高校结成协同共建对子。其中,位于集安市的4家科技小院尤为亮眼,软枣猕猴桃科技小院整合8家软枣猕猴桃家庭农场,成立集安软枣猕猴桃联合体,申请了428亩山地软枣猕猴桃森林认证,为企业增收100万元,帮助当地农民增收126万元;山葡萄科技小院针对抗寒酿酒葡萄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开展新品种选育、需肥规律、轻简化栽培等研究,选育山葡萄新品种1个,支持企业申报吉林省科技项目2项,获批吉林省科技创新中心1个……通过“创品牌、增效益、保质量、促发展”的组合拳,科技小院有力提升了集安特色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为兴边富民注入了科技动能。

农技推广,关键在于让农民“看得见、摸得着、用得好”。科技小院的科研人员面向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小农户、企业等持续开展各类技术培训,通过田间课堂、示范推广等多种形式,手把手指导农民使用新技术,成为农民信赖的“科技保姆”。

截至目前,通化市科技小院已汇聚驻地研究生46人,发表专利13项;举办科普活动43场,培训农民1578人次;现场指导91次,受益农民1294人;累计助农增收超6000万元;为企业创收超2000万元,间接经济效益达亿元规模。

放眼通化田野,一座座科技小院如繁星点点,闪耀着科技之光,以扎实的科技支撑和蓬勃的创新活力,成为驱动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新引擎,为乡村产业振兴持续注入强劲动力。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00010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