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5版:理论

以务实举措助推大学生就业

王春来 吴单丹 孙庆希

解决好高校毕业生群体的就业问题,支持帮助学生们迈好走向社会的第一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挂念心间。总书记在四川考察时指出,“党中央十分关心民生工作,民生首先是就业,我们对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特别关心。”今年以来,一方面应届高校毕业生数量创历史新高,一方面受疫情冲击等因素影响,就业压力陡然上升。按照党中央要求,坚持目标导向、强化底线思维,始终将稳就业摆在突出位置,将高校毕业生这一重点群体就业作为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以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为抓手,加强调度、加大力度、加快进度,畅通就业渠道,护航青年就业创业之路,才能切实抓好就业这个民生之本、稳定之基、发展之要。

坚持“一条主线”。“一条主线”是指坚持就业指导工作全程化这条主线,将其贯穿到高校人才培养全过程。“锐始者必图其终,成功者先计于始”。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必须做到重心前移,把职业规划教育和就业指导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各环节。积极打造全程化教育体系,让就业指导伴随学生学习生活全程,随年级段的提升,实现就业指导低中高无缝衔接、简易难层层跃升。高质量开展旨在提升专业技能的实训实践,帮助学生获得必备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建立前置性就业帮扶和延伸性就业服务机制,结合就业市场需求指导学生,帮助学生在求职过程中有的放矢,实现高质量就业。

激活“两个引擎”。“两个引擎”是指坚持“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的就业服务,把人才培养和企业需求有效对接起来。应积极组织就业指导专职教师和院系教师“走出去”,主动了解企业人才需求,适时调整办学理念,明确学校人才培养的定位和方向,并与企业建立长期联系,做到人才培养“适销对路”。“请进来”是指把用人单位相关负责人请进学校,校方搭台“请客”并做好“服务员”,充分展示和推介学校、专业和学生等各方面特点和优势;用人单位也应借此平台和机会积极宣介自身文化,讲解用工需求,同时发挥好“课外辅导员”作用,为学生讲解就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让学生从新的视角了解就业,多渠道体会就业,激发学生就业热情和信心,提升工作“含新量”“含金量”。

强化“三观教育”。这里的“三观”是指正确的成才观、职业观和就业观。高校应进一步强化价值引领,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价值取向。“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广大高校必须回答的根本问题,在助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高校必须开展以成才观、职业观、就业观为核心的就业主题教育,引导学生心怀“国之大者”,鼓励其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国家现代化建设进程。树立正确成才观、职业观、就业观是新时代青年成长成才的必修课,应将技能提升、情怀培养、精神塑造等结合起来,更好地突出就业育人实效。广大青年学子应树立与时代发展、国家需要、社会需求相统一的科学理性就业观,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坚持从实际出发,勇于到基层一线和艰苦地方去,把人生的路一步步走稳走实,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

落实“四项举措”。“思想举措”是指构建“学校统筹、学院为主、部门配合、全员参与”的就业工作体系,为毕业生就业保驾护航。做好“操盘手”,积极“把脉问诊开方”,层层传导压力、夯实责任,推动形成全员抓就业、全力促就业的工作格局;当好“教练员”,及时精准开展就业指导,从专职人员、兼职教师、企业HR、知名校友等多个维度拓宽就业指导人员渠道,打造理论水平高、实践能力强、讲课接地气、学生收益大的专业指导教师团队,以名师就业工作室、简历“门诊”、就业指导精品课、就业“帮帮团”等方式,当好学生就业择业的教练员;下好“及时雨”,用心用情、精心暖心地推出就业帮扶举措,对困难家庭、低保家庭、零就业家庭的学生,残疾学生、未就业毕业生等特殊群体及时给予帮扶,采取“一生一策”形式,以“一对一”“N对一”、校领导包保、教师指导、同学结对子等方式,助推学生暖心就业、顺利就业;创出“新花样”,用好互联网、新媒体等信息手段和平台,充分整合服务资源,优化就业信息网络,以云课堂、微课堂等学生喜闻乐见形式“润物无声”地做好指导服务,帮助学生及时获取有效、精准、全面岗位信息,全方位实现对学生就业的精准规划、精准服务、精准帮扶和精准反馈。

推动“五育并举”。一体化抓好学生德智体美劳五方面教育,促其全面发展,提升就业竞争力。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高校承担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光荣使命,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和就业竞争力是人才培养努力方向之一,必须把“五育并举”理念贯穿教育全过程,构建全方位育人体系,让学生浸润其中,更好地实现全面发展。应强化“五育”之间的相互渗透,推动共同发展,做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以科学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强化德育引领、智育培养、体育锻炼、美育涵养和劳育实践,不断提升“五育”工作质效,努力将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助其早日找到理想工作,在青春赛道上跑出好成绩,于工作岗位上成就出彩人生。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1522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