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离不开金融支持。作为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中的重要部分,政策性农业保险是化解农业自然风险、促进农业生产经营水平提高的必要措施。新征程上,要增强做好“三农”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以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为切入点,进一步聚焦提高农民种养积极性、提升农民风险承受能力、保障农民增收、增强农业经济稳定性等环节,大力发展政策性“三农”综合保险,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实保障。
继往开来,着力发挥好政策性农业保险提升农业灾害抵御能力、促进农民增收、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等功能作用。回首过去,作为分散农业生产经营风险的重要手段,政策性农业保险在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助力农村社会治理、保障农民收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在政策支持和需求升级的共同推动下,政策性农业保险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支持保障力度不断加大,保险覆盖面持续拓展,保险品种供给愈加丰富,保险保障水平逐步提升,数字化应用步伐加快,为农业农村发展不断赋能。面向未来,要更加充分地发挥保险业托底保障功能,紧紧围绕粮食安全、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等重点目标任务,从发展方向、制度设计、政策制定、资金保障等方面着手,不断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体系,以信息化和现代科技手段促进农业保险经营全流程数字化、智能化发展,加强监督监管,延伸基层服务,优化客户体验,全方位提升服务效能。吉林是农业大省,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进一步做好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突出抓好“良田、良种、良机、良法”等关键环节,为国家多产粮、产好粮,更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政策性农业保险在助力吉林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加快农业强省建设步伐、争当现代农业建设排头兵等方面大有可为。要系统梳理以往试点实践经验,在既有成绩基础上,抢抓新机遇,勇担新使命,有效整合多方资源,为农民编织安全保障网,更好地提升粮食生产及地方特色产业等领域风险保障力度,研发推广创新产品,丰富特色险种,提升农户保险意识和参与度,在乡村振兴大潮中推动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为“三农”工作作出更积极贡献。
守正创新,强化政策性“三农”综合保险工作。由单纯服务农业扩展到服务农业、农村和农民,政策性“三农”综合保险服务对象更加广泛,服务内容也提升至为农民的生产、生活和生命安全提供全方位保障,这有利于帮助农民抵御各种自然灾害事故,获得更全面、更可靠的保险保障;有利于保险企业集约经营,降低分项保险的工作成本,提高保险资源配置效益;有利于政府和相关机构更科学有效地构建新型农村保障体系。未来发展中,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进一步综合考量、统筹推进农作物保险、农村范围的财产保险和农民人身保险等工作和服务,着力提高服务水平,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让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聚焦重点,推动工作落实落细。一是强化政企联动。明确职能与责任分工,一方面做好政策支持、制度供给、市场监管、信息共享、平台搭建、激励引导等层面工作,一方面做好服务能力建设、机构队伍建设等层面工作,在承保理赔、科技创新、防灾防损等方面提升专业化水平。二是强化险种研发。设计多层次、可选择、灵活多样的保险产品组合,拓宽保障范围,增加保险品类,引导各保险企业延展特色产业保险项目,因地制宜创新特色农产品保险,积极探索设计“农业保险+”产品,满足农民更高层次的多元化需求。三是强化支撑体系。为政策性“三农”综合保险的发展营造更好的法治化环境,完善法律与制度体系,建立健全相关机制,促进信息资源共享,加大农业基础数据和各种涉农数据信息在政策性“三农”综合保险中的应用力度,更好地维护市场秩序,全面推动其健康发展。四是强化精准服务。吉林正在着力抓好“千亿斤粮食”产能建设工程、“秸秆变肉”暨千万头肉牛建设工程,加快打造万亿级农业及农产品加工业和食品产业,努力把吉林建设成为全国人民的“大粮仓”“大肉库”,同时顺应消费升级大趋势,着力建设“十大产业集群”,构建从原料生产到终端消费的全产业链,扎实推进乡村建设行动,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这些工作需要保险助力,以更高的保险保障水平更好促进产业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为财政金融支农的“放大器”和“稳定器”,政策性“三农”综合保险应立足客户需求,创新投保模式,扎实推进保险宣传动员、承保出单、查勘定损、赔款理算、资金赔付等各环节工作,推动参保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参保率稳步提升、各项服务水平持续提高,并建立健全防灾减损工作制度,积极开展保险灾前预警和灾后施救工作,通过保险承保理赔回访、内部稽核等工作提升服务供给水平。要推动保险业务继续向服务农民健康、农产品质量、新农业领域发展,以实际行动落实党的二十大部署,为保障农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保险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