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4版:理论

持续提升产教融合工作质效

鲁敏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对于高校尤其是应用型高校来说,深化产教融合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大学生高质量充分就业的重要途径。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促进机制”,并强调“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广大高校应进一步强化产教融合理念,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推动人才培养供给与市场需求之间更好实现同频共振,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输送更多优秀人才。

产教融合是指在政府相关部门指导下,教育部门与产业部门在协同育人、协同创新等方面的深度合作,是一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从而促进双方深度融合发展的模式。这种模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将高等教育与实际经济需求紧密结合,从人才供给端入手,以解决供求不匹配问题、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实现高质量就业为目标。产教融合不仅有助于高校毕业生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也有利于企业引进高素质人才。在深化产教融合过程中,政府应加强政策引导,鼓励高校和企业密切合作,形成校企合作共赢的局面;高校应根据市场需求科学调整专业设置,强化实践教学,培养更具实践能力的毕业生;企业则应积极参与到专业人才培养工作中,为学生提供实习、项目合作等机会,帮助学生提升专业素养和能力,切实在助力学生就业的同时,为企业储备更多高素质人才。

强化融合意识,积极完善相关制度。推动产教融合,强化融合意识、完善制度是重要前提。要将产教融合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融入经济转型升级各环节,贯穿人才开发全过程,形成政府、企业、学校、行业、社会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在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方面,应充分发挥高等教育法和产教融合相关意见、文件的引导作用,明确各主体权利义务,使产教融合有法可依、有规可循。积极推行激励政策,通过资金支持等方式鼓励产教融合,对积极参与的企业提供税收、金融等方面的支持。注重发挥行业组织人才需求预测、用人单位职业能力评价等作用,把市场供求比例、就业质量作为学校设置调整学科专业、确定培养规模的重要依据。鼓励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建设市场化、专业化、开放共享的产教融合信息服务平台,并依托平台汇聚区域和行业人才供需、校企合作、项目研发、技术服务等各类供求信息,向各类主体提供精准化产教融合信息发布、检索、推荐和相关增值服务。

加强校企合作,充分激发企业参与积极性。要实现产教融合的目标,需要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提高企业在产教融合中的话语权和参与积极性。校企合作不仅仅是技术开发和人才招聘的简单结合,更应注重教育与产业的深度融合。鼓励企业参与高校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等工作,使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更好适应地方经济和行业发展需要,同时引导企业与高校共建课程,将行业前沿知识和案例融入专业课程中,确保课程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在校企合作方面,探索通过共建实训基地、实习基地等方法,使学生能够直接参与到实际项目运作流程中,获取更丰富的实践经验。发挥骨干企业引领作用,鼓励区域、行业骨干企业联合职业学校、高等学校以共同组建产教融合集团等形式,带动中小企业参与,推进实体化运作。注重发挥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示范带头作用,支持各类企业依法参与校企合作。以企业为主体推进协同创新和成果转化,支持企业、学校、科研院所围绕产业关键技术、核心工艺和共性问题开展协同创新,加快基础研究成果向产业技术转化,更好实现合作共赢。

建立健全管理评价机制,提升教师队伍素质。推动产教融合,加强管理、建立健全科学评价机制、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尤为重要。应进一步完善教师培训制度,鼓励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行业现状和需求,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实践教学素养。改革教师评价体系,加强对教师技能教学的考核,尤其是要将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纳入评价体系,鼓励教师创新教学方式,提升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创新教师聘用管理方式,不仅要重视学历,更应注重技能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支持企业技术和管理人才到学校任教,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探索产业教师特设岗位计划。探索符合职业教育和应用型高校特点的教师资格标准和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办法,推动相关高校与大中型企业合作建设“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着力提升教师队伍实际操作能力,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不断完善学生评价体系和反馈机制,助推产教融合走深走实。通过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和及时有效的反馈机制,学校和社会能够更好了解学生的表现和能力,以此为依托有助于更好帮助学生走向市场,实现高质量就业。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课程成绩评价、实践成果展示、技能考核等,通过多元评价能更全面了解学生的综合能力,对于为学生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指导大有裨益。行业专家参与评价,能使评价更加客观、更加符合行业发展现状,因此高校应探索邀请相关行业专业人士参与评审过程,让其提供更加科学的专业意见和建议,进而确保评价标准与实际职业需求更加匹配。建立健全企业导师定期反馈、就业情况追踪等实时反馈机制,及时获得学生在实习和就业方面的表现和情况,运用科学方法加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及时调整和改进。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1522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