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农村报
  首页
第06版:东北大地

黑土地上的乡愁

钟斯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当我们站在“梨树县国家百万亩绿色食品原料(玉米)标准化生产基地核心示范区”前,自豪感和幸福感油然而生。这是一片深情的土地,作为曾经的凤起之地、皇后故里,如今科研人员把论文实实在在地写在了这片深沉富饶的黑土地上。抬头看,朵朵绵云羞涩地贴在天幕上,下面是一畦望不见尽头的玉米田。清风拂过,玉米叶左右摇曳,泛起沙沙、沙沙的声响,让人不由自主地想起了梨树的美、梨树的情。

梨树的美,不只是“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榆树模式,还在于它文化之花的姹紫嫣红。它是中国唯一的“二人转之乡”,更是一座有温度、有内涵、极具人情味的城市。当时光流转、科技日新月异时,梨树在与时俱进中,仍不疾不徐地葆有内里的纯真和岁月的印痕——位于梨树县蔡家镇的关东农耕博物馆便是其中的缩影之一。

这座博物馆馆藏展品全部由村民自发捐赠而成,涓涓细流,终汇成我们如今所看到的黑土文化的江河沟汊。饶有趣味的是,关东农耕博物馆内,我们也看到了一块20世纪50年代的八角彩绢。彩绢颜色已和如今的彩绢无异,只是周身点缀的珠片稍少些。时光到底在这块小小的彩绢身上留下了飞驰而过的印记,似乎在诉说着一段艺术探索之路。

同样的诉说在这座博物馆内外比比皆是。且不说馆外重修的清代柳条编遗址,馆内各式“海淘”而来的牌坊匾、石羊、石墨,单说馆内的瓶瓶罐罐、碟碟碗碗,无不镌刻着斑驳的历史和人心人情。渐渐地,一种名为“乡愁”的情愫在我们的内心不断升腾——

黯淡了久远回忆,远去了岁月几何。辽金时期的棋子、民国时代的年画、有着60年历史的接生员证、大大小小的烟袋锅、各式各样的嘎拉哈、家家户户的炕琴……从衣食住行、吃穿用度,小到针头线脑,大到砖瓦木房,人生的悲欣,人情的冷暖,平凡日子里的点滴故事,在这个小小的展馆里缓缓呈现。一屋一屋走进,面对的仿佛不是一件件生硬冰冷的老物件,而是散发着人性温暖和厚度的一幕幕鲜活故事。时光远去,岁月如歌,真是一处有一景,步步是风情。如果老物件能说话,它们一定能说出滔滔不绝的话,让人“叹为观止”,涕泪交零。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且看,当年声名显赫的家族牌匾,曾被当成炕桌,今复又在博物馆焕发生机;那一架架布满岁月斑驳的老式钢琴,曾被哪些纤纤玉手弹奏过?还有遍布时代印痕的镜子,映照着谁的青春、谁的成长?

我曾在一床蓝底白花的蜡染被面前驻足许久,童年的记忆扑面而来。我姥姥家也有这样一床被子。小时候不喜欢它略显粗糙和质朴的外貌,反倒向往那些华而不实的机织布料,长大后才明白手织布的好,也终于读懂了姥姥亲自织布、蜡染,一针一线缝制时的脉脉深情。正如成长了无痕迹,它也和亲人一样遗失在时光深处。而此刻,我和那床似曾相识的被面相互凝望,我看见了它的叹息,它瞧见了我的乡愁。

树高千尺不忘根,水流万里总思源。乡愁或许就是不论走到哪里,看见熟悉的山,熟悉的水,熟悉的乡音,熟悉的老物件,熟悉的玉米香,心底涣漫起的那一缕思绪,让你眼眶发红,鼻头发酸。

守住这方黑土地里的“根脉”,就是守住我们自己的精神根脉啊,我想。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1522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