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大力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高技能人才”。这是对职业教育提出的目标任务和实践要求。职业教育学校要以深化现代职业教育改革为契机,全面落实“一体两翼五重点”的职业教育改革新举措,积极推进“五金”建设,着力提升学校关键办学能力和服务发展综合实力,全面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质量和适配度,更好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全面提升办学能力和学生培养质量是增强人才竞争力的关键支撑。职业学校要立足服务国家战略与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围绕区域重点产业发展,优化专业设置,系统推进专业、课程、教材、师资、实习实训基地等关键要素改革,加强“五金”建设,打造“金专、金课、金师、金地、金教材”,完善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适配机制。要锚定产业升级和企业需求,有效利用教育资源和创新要素,建立育训并举的课程体系,打造人才培养和集聚高地。要利用专业优势,引进“1+X”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制度,将先进的行业标准和核心课程相融合,探索“课堂革命”的实践效能,打造“育训并举”精品课程和培训包,实现课证融通。推动人才培养从“知识为主”转向“能力素质为先”,构建高质量人才自主培养体系。
深入推进思政一体化建设是增强思政引领力的根本保证。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要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构建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课程教材体系,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构建“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联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是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应有之义,是实现思政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要利用域内教育资源优势,搭建一体化建设平台,将不同学段教育目标、内容和方法相贯通,推动教育过程和教育活动有效衔接,协同育人。职业学校要充分利用“中高职贯通培养计划”,建立院校思政一体化平台,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在一体化情境中创设议题,在一体化活动中生成知识,在一体化辨析中进阶思维,在一体化体验中铸魂润心,实现人才培养的有效衔接、全面升级。
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是提高社会协同力的坚强保障。职业学校要建立产教融合共享型实训基地,为产业人才成长和发展提供支撑。要探索并推行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新模式,夯实改革的基座;建强市域产教联合体和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不断壮大改革的载体。职业学校应起到带头作用,充分发挥产业、行业、企业、专业、就业“五业联动”的效能,在政产研学方面开展多维多链合作,即办学合作、育人合作、研发合作、生产合作、赛事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合作等,建立区域型人才培训基地、创业培训基地,支持县域解决人才洼地短板,协助县域解决乡村行业从业人员无学历、无资质问题;促进特色农产品销售、乡村特色旅游产业提质升级,助力产业创造更大产值。全面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与地方经济结合的紧密度、与行业企业发展需求的适配度。
打通职普融通新赛道是推进教育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实践。党的二十大指出:“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在中职学校启动职普融通试点,附设普通高中班,与普通高中教育合作,共同设计课程、互派师资,实行课程互选、学分互认、学籍互转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职普融通,优化教育供给体系,培养创新型、实用性、复合型人才,让不同禀赋和需要的学生能够多样化成才,以此更好提升中职教育的适应性和社会吸引力,成为满足社会对更高质量职业教育需求的成功范例。
(作者系吉林女子学校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