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6版:理论·读书

阅读力决定学习力

聂震宁

深入推进全民阅读,必然深刻影响青少年学生的阅读状况。而中小学生阅读状况的改变,势必推动全民阅读活动的深化。

全民阅读的开展,已经全面影响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在教育部颁发的新课程标准规定中,中小学语文指定阅读书目和推荐阅读书目的调整已初步改变了中小学生的阅读状况;教育部、中宣部等八部门颁发的《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实施方案》,更是全面深化了中小学生的阅读活动开展。

面向中小学生开展阅读活动,特别是阅读教育,逐步在中小学课程教育改革中被提出来,这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化认识。多年前,在《阅读力》一书的读者分享会上,一位家长表现出很大忧虑,在孩子作业任务重、睡眠无法保证的现实情况下,他认为让孩子多读书在时间上就基本无法实现。对此,笔者认为:如果学校布置作业太多,暂时没有什么办法能解决;但如果因为孩子作业做得太慢,提高孩子的学习力就非常有必要。如何提高学习力?要从提高阅读力着手。

一位著名教育家曾言:“使学生变聪明起来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加大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阅读。”一位语文特级教师的经验是:提高孩子语文成绩其实很简单,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他主张,只要抓住“读写”两条线不放,即按照语文教学的规律去做,孩子就一定会有好的语文素养。他还指出,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学习能力不一定强,而阅读能力强的学生,学习能力一定很强。

读者分享会上那位家长的焦虑,在中国很多家长中轻重不同地存在,这也引发了学界很多专家、学者的进一步思考。此后,包括笔者在内的很多人,对学习力和阅读力的概念、相互作用关系等都有各自理解和定义。笔者认为,所谓学习力,指的是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和学习能力,学习能力主要经由教育和训练获得,包括阅读、听课、理解、积累、思考、讲述、写作等方面的能力,而其中阅读应排在第一位,写作则是对学习能力最主要的检测;所谓阅读力,指的是阅读兴趣、阅读习惯、阅读能力,其中阅读能力主要包括读懂书本内容的能力、理解判断书本内容的能力,特别是联系实际乃至联想创新的能力。当一个学生有了良好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将有助于增强他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毅力,而要提高他的学习能力,则直接有赖于他阅读能力的提升。也就是说,一定程度上,阅读力决定学习力。

对于提升青少年阅读力,进而提高其学习力的探索尝试,很多地方都在进行。山西柳林县推行阅读教育,在域内中小学乃至幼儿园普遍开展,要求将阅读教育“三纳入”,即学校要把阅读纳入课程、教研和考核;湖南双峰县开展“耕读校园”活动,培养了一批阅读种子教师、阅读统筹教师和阅读指导教师,全县教育质量有了很大幅度提升。

类似的尝试还有很多。云南省保山市近日组织了一场面向中小学师生的主题为“培育读书风尚,建设文化强国”的全民阅读讲座,邀请笔者就“阅读力决定学习力”与机关干部、中小学校师生交流。讲座结束后,一位校长对笔者说:“阅读力不仅决定学生的学习力,也决定全社会的学习力和创新力。”

校长的感想让众人深受鼓舞。确实,阅读力不仅决定学习力,也决定思想力、创新力、发展力,它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着推动进步的原动力作用。

(作者系中国出版协会全民阅读工作委员会主任)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00010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