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4版:理论

以城乡深度融合更好促进消费提振

陈国喜

中央政治局4月25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大力发展服务消费,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消费作为经济增长的“压舱石”和“主引擎”,其提振效应与城乡融合发展深度关联。城乡融合不仅承载着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历史使命,还通过要素重构、产业协同、环境改善等方式,为消费市场注入了持久动能。发展实践中,应科学统筹供给创造与需求牵引、硬件建设与软件升级、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效率提升与公平保障、短期刺激与长效机制建设,进一步以优化要素流动打破城乡藩篱,以强化产业协同重构价值分配,以制度创新更好释放市场活力,书写城乡共荣、消费提振的时代答卷,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注入持久动力。

优化要素流动,畅通城乡经济循环“血脉”。城乡要素双向流动是释放消费潜力的基础性工程。应着力破解要素流动不畅对消费抑制的问题,探索构建“四流贯通”要素配置体系。一是破除阻碍人口流动的政策壁垒。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通过完善住房、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配套,将“半城镇化”群体转化为稳定的消费主力。建立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等方面市场化退出机制,既保障农民权益,又充分激活农村资产价值。二是强化资本下乡的生态化引导。通过设立城乡融合发展基金,引导城市资本以PPP模式参与农村基建,建立社会资本下乡负面清单制度,规范资本在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等领域的投资行为,避免“地产化”倾向,努力形成“政府搭台、市场唱戏”的良性循环。三是着力实现数据共享的系统性突破。建立城乡统一的数据要素市场,打通政务、产业、消费等各种数据共享通道,并通过消费大数据分析,精准捕捉县域消费偏好,指导企业开发适销对路的智能家电、新能源汽车等产品,更好释放乡村消费潜力。四是有效激活文化要素价值。推动非遗传承与乡村文旅融合,通过“非遗+旅游”“非遗+电商”等模式,将传统文化资源转化为新的消费增长点。通过非遗展演、体验场景创新等,带动周边民宿、餐饮消费增长,在展现乡村魅力的同时,建设繁荣的文旅消费市场。

加强产业协同,锻造消费提质的内生动力。城乡产业融合、协同发展是激活消费升级的关键所在。当前,乡村居民消费正处于由生存型向发展型、物质型向服务型、传统型向新型消费升级的过渡阶段,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多链耦合”的产业协同体系。一是产业链的价值重塑。应积极推动“农业+”跨界融合,发展休闲农业等新业态,提升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实施“数商兴农”工程,培育更多县域直播电商基地,推动电商营销内容从单向的“工业品下行”向叠加“农产品上行+品牌化运营”的双向循环模式发展,更好地帮助农民增收,促进消费市场发展。二是加强供应链智能化改造。着力建设城乡一体化的智能型冷链物流体系,全力降低生鲜产品损耗,发展“中央厨房+冷链配送”模式,推动餐饮标准化服务向县域延伸,更好提升消费品的时空可达性。三是强化价值链的利益共享。创新“飞地经济”“反向飞地”等模式,通过建立城乡产业协作园区税收分成机制、推行“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利益联结模式等,助力加工流通环节增值收益更多地反哺农业生产者,为乡村居民消费能力提升奠定基础。四是促进生态产业链的绿色转型。积极发展生态旅游、森林康养等绿色业态,构建“绿水青山—生态产品—消费增值”的转化通道,加大碳普惠交易、绿色积分等制度创新力度,将生态价值转化为可量化的消费激励。

完善消费环境,构建消费扩容的系统支撑。消费环境的提质升级是释放消费潜力的必要条件,应持续完善“多位一体”的环境支撑体系。一方面,应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的“硬联通”。统筹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和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加快县域商业体系建设,打造“县城综合商贸服务中心—乡镇商贸中心—村级便民商店”三级网络,以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消费便利度和获得感。另一方面,要不断推动制度保障的“软衔接”。建立城乡统一的市场监管体系,推行消费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同时完善乡村消费信贷体系,创新信贷产品,为推动消费升级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撑。此外,应强化数字治理的“强赋能”。构建城乡智慧监管平台,着力打造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农产品全生命周期溯源体系,实现消费维权、质量追溯、价格监测等多环节的数字化联动,以智慧化治理手段更好地维护消费市场秩序,提升消费者信任感和满意度,持续激发城乡消费热情。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00010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