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8版:理论

作风建设当积“尺寸之功”

杨维东 周国芳

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和最大的优势,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从抓作风入手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是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一条重要经验。作风建设是一个积土成山、积水成渊的过程,需要持之以恒推进,一以贯之、常抓不懈,积累好“尺寸之功”。

正心明道守初心。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信念是本,作风是形,本正而形聚,本不正则形必散”。作风是思想上、工作上和生活上表现出来的态度、行为,本质上是一个人的伦理行为和道德规范的体现。“天下之难持者莫如心,天下之易染者莫如欲”。正心才能明道,心之所想影响和决定着事之所行。作风反映的是形象和素质,体现的是对人民群众的拳拳初心。当一名党员的思想深处已经无法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之时,支撑其作风和行为的道德规范也将不复存在。实际工作中,要努力保持良好作风,积极追求高尚纯洁的思想境界,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在修身守心中走好新时代长征路。要以党的宗旨为宗旨、以党的意志为意志、以党的使命为使命,始终站稳人民立场,牢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自觉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为让人民群众“把幸福生活过得更好”而奋斗拼搏。

严以修身守德行。古语有云,“得民心者得天下”“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些都揭示了国家兴亡同人民群众之间的深刻关系。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谁来执政是由人民群众决定的。共产党员的作风,不仅关系党的形象,更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党的“形象大厦”是由每一名党员的优良作风垒筑起来的。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作风建设,深刻认识到作风建设同革命事业兴亡盛衰的关系。中央苏区时期,人民群众就传唱“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日穿草鞋干革命,夜走山路访贫农”;延安时期,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住窑洞、吃粗粮、穿布衣,用“延安作风”打败了“西安作风”;制定实施中央八项规定,更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时代的徙木立信之举。党员干部作风正事业才能兴,作风不正则党风社风民风就不可能好,最终的结果只能是人心背离、事业难以为继。保持良好的作风,就要求每名党员严以修身,从小事小节中完善自己、防微杜渐。要不断加强党性修养、提升精神境界,做到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坦坦荡荡为官。要通过研读优秀传统文化书籍,吸收前人在修身处世、治国理政等方面的智慧和经验,养浩然之气以润德;时刻加强自我约束、进行自我反思,时刻保持慎独慎初慎微慎欲的警醒。

持之以恒守底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年轻干部必须牢记清廉是福、贪欲是祸的道理”“一个人廉洁自律不过关,做人就没有骨气”。廉洁的起点即为作风,好作风就是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革命年代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迄今为止依然传唱不绝,解放上海“十万大军露宿街头”的故事更是耳熟能详,正是持之以恒坚守党的优良作风,时刻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党才能不断战胜前进路上的重重险阻、取得世所瞩目的成绩。尤其是进入新时代,党中央坚持不懈推动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驰而不息纠“四风”、树新风,刹住了一些长期没有刹住的歪风,纠治了一些多年未除的顽瘴痼疾,使党风政风社风焕然一新。很多腐败案例已经证明,其作风“失守”往往是由于能够慎始而未能慎终,“缺口”可能就从一包烟、一饼茶、一瓶酒、一顿饭等“小事”开始的。保持良好作风,重在自觉,贵在持久。要以制度的“铁齿钢牙”啃下作风建设中的“硬骨头”,切实把作风“硬要求”变成“硬措施”,防止各种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行为隐形变异、反弹回潮。要通过加强思想教育和警示教育,推动党员干部把作风建设融入日常工作和生活,使每一名党员干部都时刻牢记纪律的红线、作风的底线,坚决抵制各种诱惑,让“围猎者”“投机者”无从下手,让“微腐败”“潜规则”无处容身,始终做到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00010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