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会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职工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化工会改革和建设,不断增强引领力、组织力、服务力。高校工会肩负着凝聚人心、引领风尚、服务教职工的使命,未来发展中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的改革方向,建强组织体系、拓宽服务领域、创新工作方法,在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监督、促进学校和谐稳定发展等方面发挥应有作用,始终做教职工信赖的贴心人、娘家人,为实现高校事业高质量发展,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贡献智慧和力量。
强化引领力,当好思想政治的“领航员”。工会作为党直接领导下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其核心使命在于团结和动员广大职工群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贡献力量。高校工会要始终坚持强化政治引领,在确保工会工作始终保持正确政治方向基础上,发挥好“前哨作用”,当好教职工思想政治“领航员”,把广大职工群众的思想凝聚起来、力量汇聚起来、干劲鼓舞起来,引导广大教职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为实现党和国家确定的教育发展目标而团结奋斗。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引导群众,更好地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使广大教职工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要认真履行团结引导教职工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责任,当好“听筒”,及时倾听教职工诉求、回应关切,并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教育活动,引导教职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观,激发其主人翁意识和干事创业热情,为建设教育强国贡献力量。
提升组织力,打造紧密团结的“大家庭”。党的群团工作是党动员广大人民群众为完成党的中心任务而奋斗的重要法宝。对于工会来说,强大的组织动员能力是其发挥自身作用的前提。要持续优化组织结构,创新工作方法,织密联系职工网络,加强工作体系化建设,提升工作覆盖面和影响力,筑牢工会工作根基。要以维护学校稳定发展为工作出发点,注重激发工会组织的内在活力,通过党建带工建,党组织带工会组织,党员带会员等方式,进一步增强工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要不断提升理论素养,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工运事业的重要讲话作为重点学习内容,坚持“学、思、用”结合,找准新时代高校工会工作改革创新切入点,提高联系、服务教职工的能力。持续优化组织机构,打造工会内部协同机制,着眼于教职工多样化需求,将组织建设、工作重点落到组织群众、提升服务上。例如,同其他基层工会加强联动,构建各级工会会员服务体系,为不同学科、岗位的教职工架起沟通的桥梁,让教职工享有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和福利待遇,营造“学校大家庭”的良好氛围。
增强服务力,努力成为教职工信赖的“贴心人”。服务力是衡量高校工会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尺。作为教职工权益的守护者和代言人,高校工会应以“服务教职工”为根本宗旨,积极树立“教职工为中心”的服务导向,切实增强教职工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要畅通诉求表达渠道,构建权益维护平台。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利用工会组织特有的开放、亲和的平台和工作优势,为有实际诉求的、涉及相关利益的教职工群体及学校相关职能部门搭建沟通交流平台,畅通教职工诉求表达渠道,并及时跟进问题解决,围绕诉求较为集中问题,开展相关讨论会,在全校范围内征求教职工意见,将职工“声音”转变为解决问题的“对策”,切实维护好教职工合法权益。加强诉求分析研判,对于涉及学校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及时向党委汇报,为党委决策提供参考;对于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问题,积极与学校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对于个别问题,及时与教职工沟通解释,做好思想工作,化解矛盾纠纷。此外,要紧跟信息化发展潮流,提升高校工会服务效能,着力构建“管理与服务”网络信息系统,以信息化手段促进高校工会工作优化与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