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4版:理论

用东北抗联精神滋养青少年健康成长

林起敬 李洪锡

作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这部壮丽史诗中最惨烈、最令人动容的篇章之一,东北抗联与穷凶极恶的日本侵略者在白山黑水间展开了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在生与死、血与火的磨砺中熔铸形成了伟大的东北抗联精神。它凝结了抗联将士们忠诚于党的坚定信念、勇赴国难的民族大义、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是新时代滋养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鲜活教材和丰厚营养。要创新教育方式方法,讲好东北抗联故事,引导青少年永远铭记14年抗战的苦难辉煌,让东北抗联精神在青少年心中持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东北抗联精神作为伟大抗战精神的具体体现和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超越时空的永恒价值,对于助推青少年拔节成长、茁壮成才,意义重大。东北抗联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坚持斗争,面对缺衣少食、严寒酷暑、敌人围剿等困境始终坚守对党、国家和民族的忠诚;杨靖宇将军在冰天雪地、弹尽粮绝的情况下,孤身一人与大量日寇周旋,战斗几昼夜后壮烈牺牲;赵一曼在遭受酷刑时,仍坚定地说“我的目的,我的主义,我的信念,就是反满抗日”。这些抗联英雄事迹与崇高精神,在新时代依然具有特殊的感召、引领、激励和净化作用,能够启人心智、涤人心灵、催人奋进,与新时代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高度契合。青少年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将东北抗联精神融入青少年思政教育中,引导青少年深刻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苦难与辉煌,明白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培养他们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使命感,激发为实现民族复兴而奋斗的信心和决心。

用东北抗联精神培养青少年爱国情怀,锤炼意志品质,推动红色基因代代传承。一方面,东北抗联精神所承载的爱国主义情怀,能够激发青少年内心深处的民族自豪感和归属感,要通过讲授抗联历史、传播抗联故事,让青少年深刻认识到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与个人息息相关,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成为爱国主义精神的传承者和践行者。另一方面,当代青少年成长在优越的环境中,缺乏挫折教育和生活磨练,面对学习和生活困难时,易产生退缩和逃避心理,东北抗联将士在极端的困境中顽强抗争的精神为青少年树立了榜样。要引导青少年以抗联将士为楷模,培养他们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和勇于面对困难的勇气,提升抗挫折能力,在未来人生道路上从容应对各种挑战。此外,要深刻认识到,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肩负着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要引导他们全面学习掌握东北抗联精神、传承好红色基因,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从这段厚重的历史中汲取前进的智慧和力量,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创新课堂教学,强化实践育人,用好现代网络信息技术,让东北抗联精神入脑入心。用东北抗联精神滋养青少年健康成长,必须充分发挥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实践大课堂协同育人作用,用好用足和持续激发现代技术的助推效能。一是引导广大教师将东北抗联故事及其背后的文化精神引入课堂教学,通过多样化教学方法,将其生动鲜活地呈现到学生面前。例如,播放《铁血抗联》等纪录片,让学生直观感受抗联战士战斗场景;模拟历史场景,开展角色扮演,让学生在沉浸式氛围中感受抗联将士的艰苦和坚定,将抽象的精神内涵转化为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的知识。二是充分利用东北三省拥有的丰富东北抗联教育资源,如杨靖宇烈士陵园、赵一曼纪念园、东北抗联博物馆等,开展参观学习、现场教学、志愿服务等活动,让青少年在与历史“对话”中,感悟东北抗联精神的强大力量,激发内心的情感共鸣。三是全面释放现代信息技术的助力作用,充分利用学校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平台、网络直播等新媒体,传播东北抗联精神,以故事化、年轻化的表达方式,讲好抗联英雄的斗争经历,打破时空限制,让青少年了解东北抗联历史,不断扩大教育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00010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