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4版:评论

以朴素乡音讲透深邃道理

王 钰

近年来,吉林省长春市南关区的“老庞大讲堂”以一个退伍军人朴素的乡音讲透深邃的道理,越来越受到当地群众的喜爱。从最初的单场观众几十人发展到现在近千人,“老庞大讲堂”为新时代理论扎根基层提供了生动注脚。

日前,创建者庞文双制作的《革命英烈故事100讲》等系列微视频在抖音、快手等平台上发布,一时间收获众多观众点赞。宣讲者22年军旅生涯淬炼的党史素养,是其宣讲的天然底气。“老庞大讲堂”之所以发展成为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自然有讲述人的绝活儿。

本色为基,以深耕厚植立根。这种“苟日新,日日新”的追求,让宣讲内容既葆有信仰的纯粹,又饱含时代的鲜活。

共情为桥,以乡音土语入心。理论的生命力,在于与群众的零距离。群众之所以喜闻乐见,在于宣讲者深谙“道不远人”的真谛——讲乡村振兴,便联系村里的大棚果蔬;谈共同富裕,就细数邻里的增收账本。这种“翻译”的智慧,让“中国式现代化”等宏大命题,化作黑土地上可触可感的生活图景。让群众在“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中产生共鸣,进而织就打动人心的理论画卷。

创新为翼,以破局思维拓界。时代在变,传播之道亦须革新。宣讲者应当敏锐捕捉新媒体发展趋势,将宣讲搬上屏幕,突破时空限制,让党中央的声音“飞入寻常百姓家”。这种传播载体的创新,让理论传播挣脱了“面对面”的局限,会赢得更广阔的舞台。理论传播的生命力,正在于与技术革新同频共振。唯有让理论乘着时代的东风,才能如“大鹏一日同风起”,在更广阔的天地间高扬。

从乡野讲堂到云端传播,启示深刻而清晰:理论要扎根,须如“草木有本心”般坚守信仰;理论要入心,当如“随风潜入夜”般融入生活;理论要传远,必如“弄潮儿向涛头立”般拥抱创新。为者常成,行者常至。愿更多宣讲者以初心为笔、以生活为墨、以创新为纸,让党的创新理论在基层沃土上,谱写出更多直抵人心的时代篇章。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00010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