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4版:评论

严防谣言闻“汛”而来

乐 兵

“洪水冲走钓鱼爱好者”“两人被洪水冲走”“洪水冲走三个娃娃”……近期我国多地遭遇强降雨侵袭,在防汛抗灾的紧要关头,却有一些网民为博取流量,通过移花接木、翻炒旧闻、夸大灾情等手段,制造散布汛情造成人员伤亡的谣言,扰乱社会公共秩序,造成恶劣影响。

谣言之害,无异于“隐形洪水”。当前正值防汛关键期,真实准确的信息也是“安全堤”。可“七下八上”之际,谣言往往闻“汛”而来,不仅于无形中消解了民众信心、降低了民众对真实信息的敏感度;更是消耗媒体、警力等大量公共资源,徒增不必要辟谣成本,分散防汛救灾精力。筑牢“防谣堤”,严防谣言闻“汛”而来,要在“治”“知”“智”下功夫。

严防谣言闻“汛”而来,要在“治”上下功夫。网络绝非法外之地,法治是最有力的“谣言粉碎机”。《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对恶意传播谣言的行为有明确规定。在抗洪救灾的关键时刻,相关部门应依法惩处谣言传播者,以“法律之剑”斩断谣言滋生和蔓延渠道,彰显法律威严与网络责任,对于恶意造谣传谣行为,及时有力制止、坚决依法打击,让“胡说八道”者付出代价,让谋蝇头小利而故意编造谣言者无利可图,方能让谣言无藏身之地。

严防谣言闻“汛”而来,要在“知”上下功夫。信息公开,才能跑赢谣言。“谣翻大家”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相关信息公开不够,导致公众对事件真实情况不了解,很容易陷入谣言的彀中。跑赢肆虐谣言,在抗洪救灾同时就必须提高信息公开度。面对汛情、险情、灾情,有关部门应及时、准确发布官方信息、处置进展,确保公众及时获取最新、最准确的信息,将真相摆在大众面前,有效消除质疑,回应关切,既能够纾解公众焦虑情绪,也可以让公众有一个正确的判断。同时,要提升群众的科学素养,帮助群众增强公众抵抗谣言的“免疫力”。比如,推出一系列防汛科普动画片,用通俗易懂的宣传方式让广大群众了解掌握防灾减灾避灾知识。如此疏堵结合,方能阻止谣言走在真相的前面。

严防谣言闻“汛”而来,要在“智”上下功夫。谣言止于智者。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每个人要在严格自律不造谣的同时,还要学会独立思考,不盲从不轻信。对于防汛救灾的“小道消息”要做到三思而后“信”,理智分析、客观判断,保持审慎态度,不要被谣言中的情绪所影响,更不要盲目转发和跟评,坚决不做谣言的“二传手”。一旦发现网络上有关于汛期的谣言,应积极向相关部门或网络平台举报,共同维护网络空间的清朗环境。

上下同欲者胜,同舟共济者赢。在防汛抗洪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必须筑牢防谣大堤,避免网络负能量为抗洪防涝添堵,为科学安全度汛提供保障。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00010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