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4版:理论

坚定文化自信 巩固文化主体性

权哲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是实现民族复兴的精神根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并强调“文化自信就来自我们的文化主体性”。文化主体性反映了一个国家和民族对自身文化的自觉意识和繁荣发展文化的主动精神。新征程上,要深刻把握文化主体性与文化自信的辩证关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不断巩固我们的文化主体性,增强文化自信,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精神支撑。

文化主体性是文化自信的根本依托。文化主体性是指一个国家和民族在文化发展进程中的自觉意识、自主立场和独立创造,是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的有机统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有了文化主体性,就有了文化意义上坚定的自我,文化自信就有了根本依托”。文化主体性通过自主确立发展目标与道路,摆脱精神依附状态,为文化自信注入独立自主的精神力量。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历经数千年发展,形成了独特的价值体系、思维方式和审美观念,从儒家的“仁爱”思想到道家的“道法自然”,从中医的辨证论治到武术的刚柔并济,这些文化瑰宝无不彰显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是我们自信的源泉。同时,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形成的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文化自信的生成提供了现实的文化支撑。守护好、阐释好、巩固好我们的文化主体性,是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逻辑起点与根本依托。

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根本方向。方向决定前途,道路关乎命运。中华文明之所以历经风雨而生生不息、历久弥新,就因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这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必然走自己的路,必然选择符合自身实际的文化发展路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这一道路既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又汲取人类文明精华,通过总结中国经验、提炼中国理论,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的文化发展实践,充分证明了这一道路的正确性与生命力。面向未来,必须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在推动文化繁荣兴盛的同时持续增强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

培育和践行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关键环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是凝聚中国力量的思想道德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在革命与建设的实践中升华而成,是文化主体性的重要体现。新时代以来,从脱贫攻坚精神到伟大抗疫精神,这些精神力量无不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强大引领作用,唯有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才能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力量,为文化自信自强提供坚实支撑。未来要通过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和制度保障等方式,将其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民的情感认同与行为习惯。

深化文化研究与创新是重要路径。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深化文化研究有助于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华文化的内涵和价值,为巩固文化主体性提供理论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这要求我们进一步深化文化研究,注重历史性、实证性与系统性,挖掘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精髓要义。同时,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构建自主知识体系,科学解释和说明中国实践、中国经验、中国奇迹、中国道路和中国模式。要通过文化与科技融合、文旅产业发展等创新实践,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在守正与创新中不断增强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为文化主体性注入新的活力,谱写中华文化新的辉煌篇章。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00010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