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不仅是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更是人民幸福生活的家园。作为推进城市建设的重要工程,城市更新一头连着城市发展动能转换,一头系着民生福祉改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指出,“以推进城市更新为重要抓手,大力推动城市结构优化、动能转换、品质提升、绿色转型、文脉赓续、治理增效”。在吉林全面振兴的征程上,必须始终践行人民城市理念,着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坚持文化传承、治理创新、科技赋能,让“人”与“城”共生共荣,让城市在高标准高质量更新中焕发独特魅力。
以文化传承厚植城市发展特色。吉林具有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和资源,9200多处文物遍布全省,在城市演进过程中积淀了厚重的历史文化印记,这是城市发展的“根”和“魂”。城市更新过程中要切实守护好、传承好这些历史文化遗产。重视历史建筑与街区的保护利用,老旧街区改造过程中要坚持“保护第一”的原则,强化保护和传承相结合,避免大拆大建,通过对原有建筑进行“微整形”和“活化利用”,在保留历史文化记忆的同时,引入现代元素,打造新业态新场景,如将老旧厂房改造成创意文化产业园、传统民居变为民俗客栈或特色手工艺品店等,让历史文化遗产为城市发展增活力、添生机。深入挖掘地域文化资源,注重凸显地域特色,防止照搬照抄,避免“千城一面”,通过举办民俗文化节、历史文化展览等各类文化活动,让文化遗产在场景更新中展现独特风采,在守护与创新中为城市发展赋能,不断赓续城市文脉。
以治理创新提升城市发展韧性。城市更新,不仅是空间的改造,更是治理方式的变革。为此,一是坚持以党建引领城市治理,创新治理体系,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和社会组织的积极作用,着力构建“一核多元、耦合互动”的治理共同体,以多元共治凝聚城市治理合力。二是更新城市治理理念、模式、手段,从精细处入手,从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做起,细化完善配套措施,探索建立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公众参与的城市更新模式,健全社区议事协商制度,实现决策共谋、发展共建,推动政府治理与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治理格局。三是构建统一高效的治理数据资源平台,将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技术手段嵌入城市治理,通过数据共享、授权运营等方式,科学预测各类社会问题的发生概率和发展趋势,不断提升城市治理的科学化、精准化,让治理的针脚更细密,城市的运行更顺畅,人民生活更方便舒心。
以科技赋能智慧城市建设。高质量推进城市更新、提升城市治理水平,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发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数字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让城市更聪明一些、更智慧一些,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以信息技术为抓手,推动智慧城市建设提质增效,不仅是应对城市治理挑战的现实需求,也是构建现代化城市体系的必由之路。近年来,吉林高度重视城市建设,积极制定印发城市更新工作要点,加快城市更新步伐,推动城市向更加智慧、精细化管理方向发展。未来,应进一步用好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技术,推动城市更新模式创新,通过传感器、物联网、AI算法等数字技术对城市管理、城市发展进行监测统筹和反馈调节,让城市更智慧、更聪明,成为更高品质的生活空间。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安全可靠的数据支撑体系,促进数据流转与应用,筑牢城市“感知神经”。将智慧技术应用纳入城市更新各领域、各环节,如在老旧小区改造中预埋光纤和传感器,为城市治理和发展提供更精准的智慧支持。加强城市“智慧体检”,及时对城市数据资源建设利用情况进行动态监测,为制定城市更新方案提供依据。拓展数字技术在城市更新中的应用场景,增强数字服务能力,赋能产业转型升级,打造“物联、数联、智联”的城市数字底座,让城市成为“会思考的智慧生命体”,建设和谐宜居、智慧高效的现代化城市。(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