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5版:理论

强化产教融合 持续激活民营经济发展动能

赵天瑾

民营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激发区域经济活力的“关键变量”,激活民营经济发展动能对于推动东北全面振兴意义重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大力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吉林省出台的《教育科技人才产业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方案》也强调通过打造产教联合体、调整高校学科设置等措施破解发展瓶颈。打破教育与产业发展的“壁垒”,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是吉林重塑产业竞争力、赋能民营经济的关键路径。未来发展中,要立足吉林振兴发展实际,紧扣科教资源禀赋与民营经济发展痛点,采取更加精准高效、靶向发力的系统性措施,全面激活产教融合的内生动力与实践效能,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基赋能。

以需求适配为核心,优化人才培养体系,实现人才供需精准匹配。人才是民营经济发展的“第一资源”。当前发展中存在着民营企业“招工难”与人才“就业难”并存的现象——企业急需的技术型、复合型人才供给不足,而高校培养的部分毕业生又因实践能力欠缺难以适应岗位需求。破解这一矛盾,关键在于以产业需求为导向,构建“精准适配”的人才培养体系。要以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省内高水平高校及重点领域的职业院校为重点,引导各类院校关注汽车、石化、农产品加工等传统优势产业,以及医药健康、装备制造、光电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全方位精准对接相关产业链各环节的中长期发展规划以及民营企业的用人需求,建立健全与产业发展态势动态适配的专业设置调整机制,打造人才需求调研与前瞻性预测体系,准确捕捉市场需求变化信号,及时增设人工智能、高端装备维修等紧缺急需专业,升级改造与产业发展节奏不相适应的传统专业,大力推广产业学院、订单班、现代学徒制等多元化、定制化人才培养模式,通过设立校企合作专项补贴、简化审批流程、优化考核评价标准等激励手段,引导民营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过程,从源头上发力,培育更多既扎实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又具备过硬实践操作能力,且高度适配民营企业发展需求的实用型、复合型人才。

以平台协同为支撑,加速成果转化落地,激发民营企业创新活力。创新是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灵丹妙药”。但部分民营企业尤其中小企业,难以单独开展核心技术攻关,而高校与科研院所拥有丰富的科研资源与人才储备,推动产教融合就是要通过搭建创新协同平台,打通科技成果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转化通道,让创新资源成为民营企业的“发展引擎”。着重围绕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医药健康产业核心技术突破、新材料领域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等重点创新领域,强化政策支持,坚持市场导向,组建龙头民营企业牵头,高校优势学科团队、科研院所顶尖力量及产业链上下游中小民营企业协同参与的创新联合体,实现创新人才、技术、资金等资源的集聚整合与高效流转。进一步完善科技成果转化的激励机制与保障体系,积极探索“揭榜挂帅”“赛马制”等灵活高效的攻关模式,通过明确成果转化收益分配规则、简化知识产权确权流程等务实举措,充分调动科研人员面向民营企业实际需求开展靶向研发与成果转化的积极性,让创新活力更充分地涌流。

以机制创新为突破,深化校企利益联结,构建长效合作生态。产教融合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不能停留在短期合作、项目合作层面,必须通过机制创新,构建校企之间“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长效合作生态。首先,积极探索并建立“校企共建实体平台、优势资源双向共享、发展成本合理共担、创新利益公平共享”的实体化运作机制,鼓励校企通过技术入股、成果转让等市场化方式,从制度层面保障合作的可持续性。其次,鼓励校企通过技术入股、成果转让等市场化方式深化利益联结。对于高校的优质科研成果,民营企业可通过支付转让费的方式获得使用权,也可接受高校以技术入股的方式参与企业经营,享受企业分红,同时派遣科研团队参与企业技术研发,帮助企业持续提升创新能力。另外,要充分释放“大校大院大所”创新资源富集优势,并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推动优质技术、科研团队、设备平台等创新要素向民营企业梯度聚集,让校企合作从“浅层对接”走向“深度融合”。

以政策保障为抓手,持续加大政策供给力度,全力营造民营企业优良发展环境。产教融合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政府、高校、企业、科研院所等多个主体,需要强有力的政策保障来协调各方利益、消除发展障碍。要激发地方科教资源优势和作用,围绕民营企业发展难点痛点重点,将产教融合置于区域经济发展全局进行统筹谋划与系统布局,通过精准政策供给与高效服务保障,全面提升融合质效。进一步细化完善产教融合型企业认证标准,健全配套激励制度,在财税减免、金融信贷、项目审批等环节,对深度参与产教融合的民营企业给予针对性倾斜支持,充分激发企业参与积极性。加快搭建一体化数字化信息服务平台,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打破校企间的信息壁垒,实现产业人才需求、技术攻关方向与院校专业设置、科研能力的精准匹配,推动产教融合从“粗放对接”向“精准耦合”升级。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00010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