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6版:社会

以法规定格诗意 用匠心呵护民心

吴 茗

深秋的长春,街头巷尾铺满斑斓落叶,脚踩上去发出细微的沙沙声,仿佛大地在低声诉说着季节更迭的温柔絮语。这一延续数年的秋日浪漫,并非全然自然馈赠,更是城市治理理念升级的生动注脚——2020年《长春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首次将“落叶保护性存留”写入法规,让秋色从“匆匆扫尽”变为“温柔留存”,成为北方城市中一道尽显人文温度的风景。

从“负担”到“风景”:法规为秋色留白

过去,落叶被视为城市环境的“负担”,需及时清扫。而长春市突破常规,通过立法形式,在秋冬季指定区域实行落叶保护性留存,让新民大街、春城大街、延安大路等街道化作“自然调色盘”。法规背后,是城市管理思维从“一刀切”到“精细化”的转变。环卫工人的工具从大扫帚换为长柄夹,作业方式从“全面清扫”变为“捡拾保洁”,既保留了落叶景观的完整性,又确保了环境的整洁有序。

从栖居到诗意:落叶之上的城市温度

“在落叶上听电车叮当,才算听过长春的秋天。”游客的感慨道出了这项政策的深层价值。在南湖公园专门划设的“落叶不扫观景区”,人们沿着落叶铺就的小径漫步;人民广场的金色“叶毯”上,孩子们小心翼翼地收集着心形红叶;春城大街上,54路有轨电车缓缓驶过落叶层,构成流动的画卷……这些场景,不仅是自然景观的呈现,更是城市公共空间人文关怀的体现。落叶成为连接人与自然、历史与当下的媒介,让忙碌的都市人在喧嚣中寻得一片静谧。

从“尽扫”到“不扫”:浪漫背后的城市匠心

“落叶不扫”并非放任不管,而是对保洁工艺提出更高要求。长春市城市管理局采取“只捡杂物不扫叶,雨雪天及时清理”的策略,保洁员每天进行精细作业,这种“绣花功夫”既维护了景观美感,又规避了落叶堆积可能带来的安全隐患,彰显了城市治理的智慧与匠心。

长春的实践,是“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的具象化。法规留存的不仅是落叶,更是市民对季节更迭的感知权、对城市美学的参与权。当踏叶声、笑声与老建筑的光影交织,当落叶从环卫难题转变为城市IP,长春已将城市的温柔刻进每个人的脚步里。这种“暖金色的浪漫”,正是城市发展与民生幸福同频共振的最佳诠释。

在这个即将入冬的季节,每一片被温柔以待的落叶,都在诉说着这座工业城市向生态宜居之城转型的动人故事。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00010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