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19时,一座顶天立地的钢铁之塔,缓缓发出液体流动的声音。不久,检测人员报出结果:“装置顺利产出乙烯产品,质量合格!”
对讲机里简单的一句话,却引起生产控制室里一片欢腾。这代表着吉林石化炼油化工转型升级项目核心装置——年产120万吨乙烯装置一次开车成功。
这是一份“新中国化工长子”的转型答卷,彰显了我省化工产业滚石上山的决心,奔赴高质量发展的坚定力量。
2022年,吉林石化炼油化工转型升级项目全面启动,项目总投资近340亿元,共新建年产120万吨乙烯等21套炼油化工装置,改造7套装置,是“十四五”时期以来国家批准的首个大型石化项目,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省单体投资最大的工业项目。
“年产120万吨乙烯装置采用大量自主技术,包括中国石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CBL裂解技术和LECT分离技术。这大大降低了我们的技术成本,实现了生产上的高质、高效。”乙烯施工组组长何金龙介绍,该装置每年可生产聚合级乙烯120万吨、聚合级丙烯58.7万吨。
攻坚克难、破茧成蝶。曾经的规划图,变成眼前的实景图;塔起灯亮,彰显着转型升级的战略智慧。
随着年产120万吨乙烯装置投入生产,吉林石化炼油转型升级取得关键成果,原油实现分储分炼,宜烯则烯、宜芳则芳、宜油则油,炼油、乙烯稳定优化运行条件更加有利,生产组织更加灵活,炼化一体化匹配程度进一步改善。
当前,吉林石化正着重打造ABS、丙烯腈、乙丙橡胶等产品巨人,拓展EVA、双酚A、顺丁橡胶、本体法ABS等新产品,实现延链、补链、强链,带动上下游产业协同发展;全绿电炼化与数字化场景应用,让传统工业焕新“绿色智慧”,为实现“双碳”目标贡献吉化力量。
新闻延伸:
全国劳动模范、吉林石化公司研究院合成橡胶研发中心二级工程师刘振国:
“十四五”期间,吉林石化炼油化工转型升级项目取得关键性成果。这场投资339亿元的重大工程,承载着重大的战略价值与精神内核,为传统炼化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可借鉴的“吉化方案”。
化工产业被称为“工业之母”。吉林石化转型升级项目的完成,不仅为企业打造了巨大的行业优势,更为吉林化工产业链注入了强大动能,为制造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更强大的化工支撑。


